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之读经,大体是由父母带着子女读,因为读经的理论很容易明白,读经的实务都很容易操作。教读经并不需要有学问,所以任何父母即可以做教师教导他的子女,当然祖父母也可以教其孙子,姑姨伯叔可以教其甥儿侄儿。而因为教材是经典,所以当父母教其子女时,自己也同时读了经典,儿女受益,父母也受益。
具体实施方法:婴幼儿期―以听为主,以读为辅父母接受了读经理念,在家中教自己的子女读经,自己也得到教学相长之效,称为亲子读经。读经教育倡导教育的时机越早越好,婴幼儿期,孩子的教育大部分在家庭中,所以,如何在家庭中指导孩子读经,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王财贵先生在谈到早期读经教育的时候说,“我对世事的看法是:简易可行为尚。尤其是属于生命的教育之事。”“简易可行”四字,虽朴实无华,属老生常谈,其实是出自“易经系辞大传”。其文云:“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也,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前文已提到三岁之前早期教育的方法,依照简易可行的原则,详细介绍如下:
1、播放经典声音:其中有一项不可少的是古典音乐,作全面的背景,其他搭配一种或两三种文字经典的诵读。
2、同一个音频片段可以播一个星期。如一个音频片段播一遍一个小时,则二十四小时播放二十四遍,七天为一百六十八遍。一星期更换一次。
3、如每个房间都接上音箱,则不管他走到那个房间,七天就真的听了一百六十八遍,如不能每个房间都接音箱,只放在客厅或房间,听到也好,没听到也好,至少听到了一半,八十四遍,也了不起。
4、其实,只要家里有经典的声音,那声音已在您的家中起作用了,不必要太认真计较到底听到没有。庄子曾说:“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孩子愈小,其“气”愈通,故不可以成人的心灵障碍孩子的成长。孩子,不管是胎儿还是婴儿,同一段内容以耳、以心、以气,听了八十几一百多遍,大概就印象深刻,融入生命,种根于潜意识之中,虽是后天养成,可比宿慧,功同本得。此即“易知”、“易行”,“有亲”、“有功”,“可大”、“可久”的教育。当幼儿可看、可读时,便可以尽可能地引导他进入读书的状态。
儿童期―以读为主
如孩子已进入体制学校学习,而家长又希望在课余时间指导他读经,则可参考“简易三百读经法”。
实所谓“亲子读经”, 最重要的是陪伴;陪伴的态度要积极热情,不可视为重担。何况家长一起读经,孩子进步,家长也自有进步,何乐不为?
父母和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般而论,做父母与做老师是不同的角色,父母主爱,教师主敬。如以父母之爱教学,往往过于放松,则效果减弱;若稍严,则有伤亲情。只有奇特的父母或奇特的老师可以兼备。所谓兼备,是两种特质都有,而且能够随时运用得当。故孟子有“易
子而教”之诫。
上海孟母堂的吕老师,她的女儿是读经宝宝。平常是随便读读,三岁以后,要开始正式“上课”,每天定时教学。开课前,吕老师对孩子说:“我平常是妈妈,但上课时是老师,这里平常是客厅,但上课时是教室。”然后告诉她上课的规矩,桌上摆了一把戒尺,约好:犯了规要受处罚。于是上课效果很好。有时孩子不能了解情况,还会问吕老师:“妈妈,你现在是妈妈,还是老师?”
此是一法。
在全球读经交流网上,有许多海内外读经家长的分享,更有由做读经胎教、据经验,凡是亲子读经,其父母亲都是深通读经教育原理、很理性的,所谓“有理性”,是包括了“深通人情”,但这不是人人能做到的;尤其一天要四个小时以上真正的有模有样的读经,往往都需在读经学园,由老师带领众多孩子才比较容易实施。因此,如孩子已经超过三岁,而希望他有更多机会接受读经教育,则应该就近送入读经学园,有同伴、有教室的氛围,会使孩子更容易融入学习氛围,从而体会读书的乐趣。
来源:《王财贵65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