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师集中,“漫长”(因为疫情,提前了三周放假)的寒假终于结束,我们回到了久违的、熟悉的校园。
遗忘规律
上午,接连开了两个会议。休息的间隙我赶紧扫描了两份历年考试“真题”发给学生自行复习,因为下周开学第二天就要开始2022 秋学期的期末测试。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与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 而经过了与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因为疫情,恰好就在开始复习期间停课居家学习,然后接着寒假,漫长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老师都快要忘记教过哪些知识了,也不知道学生脑中还有多少知识“残留”着,更不知道布置下去的寒假作业会有多少个孩子做了......太多的“不知道”了,那就让“考试”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都做好了“心理准备”。
放松一刻
学校没有开餐,因为开会下班延迟了40分钟,中午便和另外三个同事到街上搓一了顿了牛肉火锅,顺便开始各种“吐槽”和“八卦”,新学期新计划新一轮“战斗力”在一顿美味的午餐中就诞生了。
桥梁
下午在校时间都是写教研工作计划。一个新的学期,除了保留和传承好的做法,还要有注重创新发展。疫情影响,这几年大家外出培训的机会少了很多,特别是专业发展方面。我们英语组的6个教师其中4个都是年轻人,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所以想在专业发展方面给队友们搭个桥梁,增加了每月一次撰写教育随笔和读书分享的活动,主题研讨活动也从课题研究方面考虑出发,同时也对师徒结对工作的落实工作更细化。
听课
晚餐前后,赶紧把开学前要做的安全工作计划、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讲稿弄好,七点钟准时搬上小板凳围观新网师的《教育写作如何拾级而上-教育随笔与生命叙事》,听了王晓娟、韩爱华、韩素静和郑建业四位老师的课,对教育随笔和叙事写作有了初步的简单的认识和了解。也有了想写东西的念头,但是脑子里又没有内容可写。正如讨论环节中有教师提出的问题:怎样做能写出这样的美文没票?四位老师都有提及到,要有足够的阅读量才有写作量。我阅读量不够,那肯定没有东西可写啦。
今日事今日毕
既然脑子空空如也,那先放下来,做点别的事情,说不定完了就“有料到”了。
先搞掂开学第一课课件,然后完善教研工作计划,趁热也做一个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初步谋划今年上半年课题工作的开展,把大题任务分下去,让成员去谋划具体工作和实施细则,这样这些年轻人才能成长得更快,走得更远。
最后还写了个读书笔记。
工作日的一天就这么结束了。
时间就这样悄悄的流逝,一看已经到了凌晨12点,再看看自己的希沃“年度报告”,觉得自己还是对教育事业有一份执着和追求的。
春天的脚步已经向我们走近了,我们带上对教育工作的这份热爱和执着,向“春天”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