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样的一段话:
你每天都很急
一分钟的红灯等不及要闯
三分钟的泡面等不及要吃
路程三天的快递等不及要催
追剧要两倍速
比赛只关心结果
结果是只要活着,就一定会有引起你焦虑的事情,你一边焦虑着一边又等不及,想要很多,又不想花时间去沉淀,结果只会让自己人生处于焦虑、迷茫状态中。
《央视新闻》这段话真好: 焦虑、迷茫的反义词,是具体。请去做具体的事。
最近看了老虎写的自己跑步运动经历的一本书《跑步十年》,坚持十年的跑步经历,在生活的低谷中找到乐趣和动力,通过跑步实现了自我突破,不仅改善了健康,还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和自律。
这本书的作者或许能指引我们改变当下的焦虑状态,他说跑步是一盏灯,带领他蹚过人生的至暗时光,找回了自己的战场。
书中说:在烦躁不安和心事重重的状态下,一旦跑起来,世界就变得安静下来。
选择每天重复一件小事,就是在锤炼自己做与不做的决定能力,做的决定越多,越会发现事物的核心因素,其实就是一个参与的价值,它会帮你建立积极的心理暗示,给你勇气掌控那未知的一切;还有就是逃离自己一成不变的舒适区,给自己一个痛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痛苦就是净化心灵的灵丹妙药,它会让我们变得自重和自律。
挥汗如雨的每一次奔跑,都是对心灵静静地叩问,当脚步一步步地累积,身体和精神会逐渐变得敏锐,它可以在你迷惑的时候给予天使般的指引,带你走出焦虑,并在逆境中学会宽容和慈悲。
作者在坚持跑步这件事上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来,最终跑出了人生的新高度,开创了新事业。
坚持跑步这件小事能就成新的人生,但也不仅仅是跑步,阅读同样也是。
作家赫尔岑曾说:“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书就像药,读书不仅可以医愚,还有助于人战胜生活困苦,不断成长蜕变。
我读过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书中记录了女孩塔拉鼓舞人心的真实故事。塔拉出生于一个与常人不同的家庭,父亲偏执又愚昧,不允许她上学,母亲唯唯诺诺,毫无主见。她生长于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童年几乎完全由垃圾场中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17岁前,她从未踏进教室一步,几乎每天都在养猪喂牛。
可就是这样一个贫苦女孩,后来却成为剑桥大学的博士,还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改变她的正是书。看到哥哥通过读书逃离大山,奔向大学和更好的人生,塔拉受到影响,也开始读书,她想摆脱困苦、闭塞的生活。凭借日复一日的积累,她不仅获得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还成了著名的作家。
靠阅读振翅飞出大山、完成自我救赎后,塔拉万分感慨地说:“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那是读书给我的新世界。”
正确的开始,微小的长进,然后持续,普通的我们也可以像书中的主人翁一样成为自己的光。
所以我的朋友,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消息;去坚持做一件小事,最终总会有结果,只要在变好的路上,慢一点又何妨!
请记住,人生缓缓,自有答案,允许自己做一朵晚开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