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的干部队,是由华中局派遣,从苏北过来的,目的地,是皖西大别山区。因为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急需一批有经验的地方干部,来开辟新区。
干部队进入安徽,由淮南区党委负责,安排沿途的游击队武装护送。他们南渡巢湖的护送任务,就交给巢北游击大队。
这支干部队共有三十多人,队长唐晓光,抗战时期就在皖江根据地做地方工作,对这一带情况比较熟悉。西黄山战斗的当天下午,他们恰好到达西黄山西边的一片山林中,听到东边枪声不断,判断是李大湖部在与敌交火,当晚便在山林中就地宿营,并派人找到了王岗村的地下交通员李开元。
李大湖从交通员手中接到护送任务后,立即带领警卫排,离开西宋村,重返西黄山。昨日的战场,现在已归于平静,李大湖率部绕道山后,与唐晓光等领导干部会合。他和唐晓光原本就认识,在这个非常时期能和这位上级领导见面,使他倍感亲切。同时,这支干部队的到来,也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所在。
渡湖的地点,李大湖向唐晓光建议,离这里最近的码头是中庙,那里现在也最安全,因为敌人做梦也不会想到,仅隔一天,我们又回到西黄山这边,因此,这个方向,应该是敌人最放松的地方。唐晓光说,既然是又近又安全,那就从中庙走好了。
一行人赶到中庙码头,时至中午,渔船正在陆续归港,现在正是冬捕大鱼的季节,也是渔民抓收入的好时机,船上的人上上下下,一片繁忙。
李大湖走上前,他看中一条大船,打算和船老大商量租借用船。正要开口,或听有人叫他:
“大湖哥!大队长!在这儿呢。”
李大湖循声望去,只见另一只船上,一个红衣女子正站在船头向他招手,定睛一看,嚯!那不是霞姑吗。旁边还站着一位穿蓝花褂的青年女子,正是南北交通员马惠珍。
“你们怎么到这里来了?”李大湖惊喜地问。
“大队长,还有我呢。”正说着,船舱里又钻出一个,原来是副大队长荚存义。
经过这几天的生死决战,此时此地遇见自己的亲密战友,真是喜出望外。李大湖一边招呼唐晓光等人上船,一边逮住荚存义霞姑他们问这问那,一时间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连唐晓光看到这场景也受到感染,连声说,同志们辛苦了,并和大家一一握手。
在船上,李大湖听他们三个你一言我一语的介绍,总算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尾。保五团进攻桴槎大山根据地那天,交通员马惠珍正好从巢南过来,战事正紧时,她在巢北站住留下来,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第二天上午,内线传来消息,称桴槎大山的部队,已经转移到巢南。马惠珍闻讯后,立即赶往太湖山,把情况向她的丈夫, 也就是副大队长夹存义作了报告。夹存义不放心,当天就和马惠珍赶往巢南项家山,问霞姑有没有见到李大湖。此时霞姑还一无所知,听了二人说的情况,也很着急,三人就一道下山,赶往湖边的散兵码头。在那里,他们虽然见到了渡湖过来的部队,但却没见到大队长李大湖。政委曹俊山和特务连连长王有福,正准备带人回去找李大湖他们,夹存义说,你们都别去了,好好休整一下,我们三个带一条船回去找。那天湖面的雾很大,几个开船的战士也缺少经验,结果船在湖里迷失方向,直到第二天上午才靠到北岸,却不是原定的地点东管村,而是到了20 里外的中庙。三人吃过早饭,正准备调转船头,却发现李大湖带着队伍过来了。
李大湖听后哈哈大笑:“天助,天助。如果不是开错船,到哪去找你们。”
唐晓光的干部队南渡巢湖后,在项家山住了一夜,第二天就由向导领路,去了大别山。临分别时,唐晓光对李大湖说,你暂时不要回巢北,就在这边等我,我进大别山向皖西区党委报到后,还要回巢湖这边,今后巢北地区要划归皖西区党委管理,你们具体的工作任务,到时候要开会统一部署。
送走唐晓光后,李大湖和政委曹俊山商定,趁这个机会,让部队休整一下。正好到了过春节的时候,项震山在村里杀了两头猪,做了两百斤挂面,磨了两百斤糯米粉,和女儿霞姑以及几个村民代表一道,来到散兵港慰问。部队因此过了个好年。
正月十五过后,李大湖和曹俊山核计,老这样闲着也不是事,不如利用这几条船搞一下巢湖水上练兵。随后安排部队轮流上船,每条船上1个排,3天一轮换,不上船的部队全部驻守港口码头。
一天早饭后,李大湖站在船头,想到不久前西黄山恶战的前前后后,便点燃一支香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眼见着3只大船白帆饱孕着湖风,分开3条水道,浪花翻滚如龙翔凤舞,波涛击打似歌声动听,李大湖心情大好。一支烟抽罢,他举起望远镜,四处眺望:东面,渔帆点点,姥山茫茫;北望,水天一色,一眼望不到尽头;向南,银屏山一片苍翠,如在眼前;转西边,只见一线白色,如鹅毛似地飘来。李大湖揉了揉眼睛,再看,那成串的“鹅毛”渐行渐大,原来是个船队。
“曹政委,快来看啦!”曹俊山急忙上了船头,李大湖兴奋地用手一指:“成群结队而来,一定是刘子清的运粮队!”
曹俊山观察了一会,谨慎地说:“大队长,这个船队这么多船,估计敌人押运的武装不会太少。”
李大湖把手一挥,大咧咧地说:“敌人的注意力在陆地,水路还从来没和我们较量过,也料想不到我们会截他的粮船。再说,运粮船上的人太多,那不成了运兵船?我看兵力最多不超过1个排。就给他来个措手不及!打下粮船,正好可以解决当下的春荒。”
曹俊山见李大湖说得有道理,特别是现在部队和老百姓严重缺粮的现实摆在那里,冒这个险还是值得的,最后也就同意打。
李大湖立在船头,举起手中的红旗,先左右摆动两下,然后两手一合拢,两翼的两只大船便渐渐靠拢过来。
“大队长,有什么任务?”一连连长孙家斗,三连连长谢修胜,站在船头齐声请示。
“准备战斗,打粮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