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统计时间消费情况和对每周、每月、每年的时间进行核算,他还有每周、每月、每年时间消费的明细。比如之前提到的月报中,主要科研工作——59小时45分钟。那这些时间主要用于那些科研工作,昆虫分类学——20小时55分钟又用于哪里些工作......如此统计,便让自己每一天的时间用到什么地方都清清楚楚。
时间投入在什么地方,成效就会显现在什么地方。正是因为柳比歇夫如此珍惜时间,把时间都用到了有用的工作之中,所以,他的一生才会有那么多的成就。
除了时间统计,柳比歇夫还擅于对自己的时间做好规划和总结。比如,他们每年、每月、每周都会对自己将开展的工作做出精细的规划,比如,1968年的计划是这样的:中心任务是8月的莫斯科国际昆虫学大会。一年的工作都会围绕着这项工作展开。
这种精细主要体现在时间上,要花多少时间来开展这项工作,到实际这项工作完成,提前一个月就分配好自己的每一小时,计划的时间与实际用了的时间往往相差很少。比如,在1968年中,他第一类工作的时间实际上用了564.5小时,比原来计划570少5.5小时,误差仅为1%。
1966年第一类工作计划用时1900小时,实际用了1906小时,比计划用时多6小时。
而在这些总结和计划之中,若是有上个时间周期没有完成的事项,他们把他们当作负责,结转到下一个周期。
通过这样的统计与总结之后,居然发现,一个人一年之内干那么多的事,看那么多的书,学习那么多的知识。这样的计划和总结,是对于人的可能性的一次展示,是对于人的能量的一次赞叹。人的时间和能量,只要合理利用,会产生多么大的创造力。
到这样,大家都会为这样方法而折服。但也有人会问,花这么多的时间去计划和总结,本身就是对时间的巨大消耗,这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