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玛卿,雪山,朝圣,地老天荒,相处。这几个词也许可以概括五天的行程吧。
和他说,想为阿尼玛卿写一点什么,但是又不知道该从何开始。写英文、写专栏、写游记,总觉得目的性太强,仿佛交差一般。但是这一段旅途中的点点滴滴,细细小小的情绪,又并不是具象的情节可以展现的。我们一路都很顺利,没有非常戏剧化的地方。这样的平淡、安好,是我内心深处觉得最珍贵的那部分。于是这篇游记本身就成了一个悖论,写之,以俗眼看来,必然是无味无谓的;不写,又总觉未记下最好的、不可与外人说的珍惜意味。
对他,我一直想找一个称谓,来唤之名,达之切。不是别人口中的小编,不是户外名号,也不是撒娇发嗲的昵称。对他,有敬佩、感激、欣赏、好奇、爱慕、吸引、关心、疼爱、依赖,所以他在微信中的置顶名称,只是“他”,是个比较神奇的存在。
于我来说,雪山是神圣的、有力量的、沉稳的,它接纳了我们,安静无争地立在那里,穿越了时空,以明眸洞察这个世界。有点像,那个我心中一直隐隐约约不知道该如何称呼的something bigger,在背后笑着替我们穿那一条线。恩,我相信它是笑着的。
文字、诗歌、音乐、 艺术,这些超离了当下俗务的远方,都是希望和爱。有的时候我想,如果无法抽离,甚至我内心也有一些带劲儿般的战斗力想要在年轻时去名利场兜一圈——不为结果,只为其中百转千回的体验——应该怎样安放好自己心灵,保护好对这个世界的爱和希望。是否年岁尚浅,修为不到,浅尝辄止,反而会乱了阵脚?初心够坚定吗?稳得住吗?耐得住孤单吗?
雪山给了我答案吗?没有。他给了我答案吗?也没有。他们做的,比别人多出的那一点点,就是be there,陪伴着我。于我来说,已经足够。毕竟人生路远,终归要一个人走。对每个人的考验,或早或晚都会来。这一次来的时候,他在,真是极好的。
我们牵着手走了很长时间,甚至有时候也没有什么交流,但是很安心;我在山上,有好几次想要和山,或者是和自己,独处一会儿,想找个机会对雪山说一句谢谢;是美且包容的,温柔的,有力量的,简单纯洁的。语言在这里很苍白,也还没有体察到天人合一的境地,但也不遗憾,只觉得很满足了。
他一定不理解,为什么在最幸福的时刻,我永远有一丝忧虑;为什么我总是带着有些悲观的体察去看我们的关系。我心里倒是很清楚,不是怀疑,不是一晌贪欢,不是恐惧承诺,而是天生对万物之本质规律的敏感。关系总是脆弱的,会经历春夏秋冬,会有各式各样的境遇和情况,预料之外,力不从心,猝不及防,摇曳出风险和变数,纵生遗憾无奈,和残缺的美?在这里,他一定会说,去拥抱变化吧。不轻言爱,因为爱是责任;不轻言永远,因为永远实在是太远。我们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别委屈了他,决无心辜负,尽量坦诚。最好,能相守;最不济,回想起他来,也觉得岁月给了这样一个人,太美好。
喜欢的话,希望他能陪我走的远一点;爱得起的话,只希望能帮他守护一下他的热情。除了感动、礼物、关心之外,还有我们的雪山,一直在那里静静的等着我们。有情饮水暖的,浪漫的、诗意的、孩子气的特别,世俗之标签统统无用,全情投入的心意,是他应得的,也是我能给的最好的礼物。
谨以此,纪念2017年10月的阿尼玛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