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互联网、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人自嘲自己是“牛马”,无论是身边很普通的同学,还是强到《令人心动的offer》里面最顶尖的年轻律师,都在表达类似的意思。 怎么定义牛马? 百度给出的解释是:牛马,网络流行词,是指牛和马,两种牲畜,现用来比喻为生活所迫供人驱使从事艰苦劳动的人。 有时候用于调侃,有时候用于自嘲或者讽刺。 在我看来,这三个层次的负能量程度依次递增:调侃 < 自嘲 < 讽刺。
我们此处讨论的是“自嘲”和“讽刺”程度的牛马,据我观察,一般说这种话的人,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一:觉得自己被公司压榨了;二: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只是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
此处无法给出压榨的准确定义,一个比较公认的压榨现象就是:你想下班,但是公司直接不让你下班,你感觉到了不自由。抑或者是公司也没强制你,但是任务量太多,而且公司的同事都不下班,环境、工作氛围等间接的影响你,让你想走不敢走。
我其实想论证的一个结论是:公司并没有压榨任何一个员工,公司也没有压榨员工的权力,公司即使有权力,也不敢随意压榨员工。
为什么说公司没有压榨员工的权力? 因为一个人是自由的,公司并没有限制我们的人身自由,当然公司也没这个权力。 只有法律才能限制人的人身自由。 既然公司没有限制你的人身自由,那我们就可以正常下班。有人可能会说:公司给我任务量超负荷,根本做不完,必须挤占我的个人休息时间。 假设所有的情况都是真的,我真的尽力了,没有一丝一毫的偷懒。 但是不要忘记,我们依然保有随时离开的权利,公司一般是不会限制你的就业自由,极少部分人存在竞业协议,但是大多数人都是没有竞业协议的,即使有,也不会生效。
我们不管嘴上说的多么多么累,多么多么被压榨,但是自己的行动还是已经完完全全把自己给出卖了。 我不否认觉得自己被压榨的人是在夸张,我甚至完全能感受到你的感受。 但我还是想说,这是一种个人主观的“压榨”,客观上来看,并不存在压榨行为。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在买一个东西的时候,嘴上骂骂咧咧的嫌贵,但是还是付了钱,这个时候,主观上觉得自己亏死了,自己是没有办法,但是客观上一定是自己赚了,不然这笔交易就不会达成了。
大部分人一边抱怨着自己的工作,一边还是在继续上班,其实心里都知道,现在的工作大概率就是最好的情况了。 说到底还是太贪心了,既要又要。 在20多岁的年纪(没啥资本),家里没矿,还既想要工资高,又想不加班,违反自然规律。 大家都知道互联网996,都是还都是挤着进入这个行业,无非是想拿一份相对其他行业来说的高工资。 既然拿了高工资,就已经是做好了加班内卷的准备,不然干脆就别进入了。
很多时候,我们要看一个整体。 举我自己的例子,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就告知我,晚上要加班,还没加班费,我并没有感到意外。 一是,在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这就是应该要想清楚的,这就是互联网行业的规律。 二是,年薪加起来,已经到了我的预期,这里面的薪资,企业已经付过我加班费了。
最后,想说一下如何理解上班,上班其实是给自己上的。 公司在我们的生命中只是一个环节,更多的是一个过客,从我们的生命中走过...... 当一个人重复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做一个自己觉得烦躁的工作,那实在是太可悲了。 我倒是觉得,工作完全可以为了谋生,但是不能止于谋生,爱上自己的工作,享受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是正解。
这个文章其实挺反常识的,语气和言辞也比较偏激,所以我就与大模型展开了一场辩论。我给大模型的提示词是:
你要记住,现在我们是作为一个精英来思考问题,所谓精英,就是
• 精英拥抱改变,而普通人拒绝改变
• 精英跟各个阶层的人都有交往,而普通人只跟本阶层的人交往
• 精英爱谈论想法,而普通人爱谈论人和东西
• 精英把自由时间花在学习上,而普通人把自由时间花在娱乐上…
还有一个区别值得特别提一下,那就是精英注重效率,而普通人注重公平
辩论记录:https://xxx.com/share/67a777fa-29b8-8006-b446-603dd52efa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