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终言何志?
文/粥池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太白二十韵》
唐诗人李白继战国屈原之风骚,独领上下五千年之先锋,于盛世绝唱狂歌,达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之顶峰。不堕落于浮华,独酌酒以歌梦,李白足以谓之仙。
大唐的诗人多若漫天繁星,有一位鼎鼎大名的诗圣杜甫,也有着许多个和白居易一样才情超卓的诗人,众星云集。唐代和唐诗有着他们,足以流传千古而无法被人超越,可李白却冠盖全唐,遮掩了几乎所有唐朝诗人的光芒,独挑大梁,在诗歌史上只留下自己一人的风华,人送封号“诗仙”。
壹 他有大鹏般的理想抱负
李白有远大理想,如同一只展翅云天的大鹏。他想要翱翔在整个大唐王朝的天空之上,完成属于自己的理想抱负。雄伟如此,只能多以大鹏自况。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背嶪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大鹏赋》)
相比于庄子《逍遥游》里大鹏的逍遥无为,当时正处在青壮年时期的李白更倾向于有所作为,渴望得到君主的赏识,为生民立命、开万世太平。佯狂的他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太定,海县清一。”他想向君王叙述如称霸天下之方法,谋求成就帝王之术,从而让自己发光发热。他愿意成为宰相之类的朝廷重臣,让天下安定,国家统一。
即便他想要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拍韩朝宗“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样的马屁,也不曾低三下四,依旧是那个昂首挺胸、不卑不亢的李白。“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李白是个自恋而自信的人,诗中直言:韩朝宗,别人都说你礼贤下士,你要么用我,要么就是你不贤,你用了我,我必当真心实意地回报你。李白有大鹏青云志,奈何所荐非人。韩朝宗怕举荐跳脱的李白耽误自己的仕途,今后背上一个“识人不清”的骂名,就没有举荐李白。
直到天宝元年,在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推荐下,玄宗才召见李白,让他当了个无品的供奉翰林。那时李白已经四十二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即使做个无品的小官,能在天子身边工作也能使他感到无比兴奋。
前半生,李白的抱负说白了就是当官,十足的官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后半生,则是得到重用。男儿大丈夫,谁不想通过建功立业,来泽被子孙和名垂青史?李白也不例外,他也想成为一个圈粉无数的明星,但是在那不得志的官场里,李白只能在等待与踌躇中自我陶醉。他想让别人知道他是个做官治世的材料,不仅仅只是会写诗。
贰 “仙”的感情竟也会如此的浓郁
李白的诗以雄浑飘逸为主,诗中最有价值的是他那份独一无二的积极。敢以浪漫惊世,不怕高歌震天。
喜,怒,哀,乐,悲,欢,李白浪漫的诗里蕴蓄着无数种的关于“人”的情感,对祖国的热爱,对功名的渴望,对爱情的赞美,对现实的不屈……感情真挚,不脱豪气。最重要的,他是极傲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关于他的傲气,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的故事我也不须追说。只说他平生写诗无数,写尽天下诗人的所有豪气,以至于快三百年才出一个苏轼只写了点皮毛。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仕途得意时,胸中豪气万千,神清气爽,舒坦。“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及时行乐,高兴就要喝个痛快,直来直去才是个真汉子。牵出血统优良的五花马,脱下名贵的千金裘,叫儿子出去换来一壶美酒,豪爽无边。李诗仙,喝酒认怂过吗?
除却豪气纵横,李白也有情感细腻的时候,如《越中览古》中“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和《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中“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仙也是是人,李白也有无奈和苦闷,人到晚年,朝代到衰落的时候,任再怎么悲伤也是无力,只能低头作诗一首。
李白兼具浪漫主义的共性——孤独,飘逸洒脱的另一面,是另一种不被他人理解的孤僻。“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爱喝酒的李白知心朋友不多,喝酒是诗人一件大事,当他找一堆知心朋友想要海喝牛饮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对面坐着的只有月亮和影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没有人懂自己,只能与敬亭山相互凝望了。此时,他是何等的孤独?倘若天下有一万份孤独,他早写下了一万零一份,用万分孤独已不足以形容。伟大的,向来是寂寞的。
他一直豪放不羁,即使面对仕途的不顺、君王的轻视,仍咬牙坚持。尽管身处幽暗冷郁之所,他的心灵也永远向着光明。无论何时,李白都高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见奔流到海不复回”,青莲居士果然气魄非凡。
正如已逝的余光中先生的《寻李白》中那般写道:
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白也诗无敌,万世也无双。在作诗的时候,他是个想象力丰富的剑客。也许,太白绣口轻轻一吐,满满又是一个盛唐。
是盛唐造就了李白?还是李白成全了盛唐?诗仙李白,诗言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