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整个周末的社会、财经、新闻板面的Facebook用户信息泄露事件持续发酵,在公司市值不断蒸发和用户不断的讨伐声中,Facebook CEO扎克伯格终于在昨日(22日)公开向用户承认错误,并发声:保护不了用户信息,就不配提供服务!
而在过去的几天里,虽然Facebook始终坚称自己一直尽力保护用户隐私且自身也受第三方软件欺骗等等,但由于涉及选举等敏感话题,这样的回应社会和用户们并不买账。推特上#Delete Facebook#(卸载脸书)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随之而来砸在人们面前的还有这个时代始终热议的问题:大数据背景下究竟如何保障个人隐私?
什么是“大数据”?
简单来说,大数据就是用超高逼格的算法处理,得出精准的专业化结论。大数据时代下的每一样物品、每一件事、甚至每一个人都能用特定的信息数据化,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分析中,继而得出分析者想要的结果。
大数据时代的“蜜糖”与“暗箭”
进入“互联网+”的新时代,我们就身处于一个数据建构的世界中,许多事情我们都需要通过数据处理来实现:数据分析医疗保健、数据分析整理案情,数据分析营销方案、数据分析信用评估等等。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工作精准、便捷。
但在阳光照不到的阴暗面,我们的个人隐私也正在成为大数据时代发展的“贡品”。
近年来,大大小小的数据泄露事件层出不穷
我们似乎成为了“穿着衣服的透明人”:毫无征兆地,会有点陌生号码来电问你是否需要办理贷款、购置房产或推销产品;时不时会有来路不明的短信询关于理财等等与你毫不相关的问题;甚至有别有用心的人打着你的名号做一些违法犯罪的勾当......而这一切可能只是因为你在一家咖啡馆连接了公共wifi。
信息安全应该如何保障?
以酒店行业为例,如何完善酒店入住用户隐私保护,给入住者充分的安全感以提高良好的入住体验,是酒店行业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必修课。一个高端定位的酒店除了在硬件设施上做到无可挑剔,还要做到让入住者在心理上感受到如住进“无忧岛”般的放松。
从个人角度来说,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不随意透漏填写个人信息,从源头切断信息来源是根本对策。
但即便如此,我们的个人数据似乎还是在不经意间被“窃取”——可能是某个故意把隐私条款设置得“若隐若现”的网站,或是某个不勾选隐私协议就不能通过的页面。
而这些泄露出去的个人信息又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左右我们的工具:就像生活在一个现实的“楚门的世界”,有人利用数据分析的结果,展现给我们一个筛选过的世界,并试图影响我们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数据分析者可能比我们更了解我们。
这是一个令人“细思极恐”的结论,但不可否认它事实存在——大数据时代,也许,你已经并不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了。
我们希望享受生活便捷的同时也要求个人隐私不被侵犯。
我们希望在纷繁的世界里有自己的一份清暇。
我们希望随着网络安全的规范和相关制度的完善,这不再是一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