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上台之后,齐国维持了长达42年的霸主地位,和其他穷兵黩武的君主不同,他对战争的态度是很明确的:喜欢是喜欢,但是不上瘾。总的来说还算是比较喜欢被动,当然,更多的时候都是帮助小国收拾强国,要不就是帮着衰败的周王抵御外夷,反正只要是哪里有战火,哪里就有齐桓公的影子。
比较出名的有两件事。
一次是楚国不服周王朝的统治,本来过去常年进贡的土特产——包茅,后来不打算进贡了。齐桓公接到这个消息,自发的组织起一干小弟,足足凑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攻打楚国。楚成王很纳闷,因为当时几乎所有的诸侯国都没真的把周天子当回事,怎么齐楚两个地理位置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家就要开战呢?
齐桓公给了楚国一个很官方的说法:齐国的祖辈受封的时候,曾经答应过天子,谁不服周王朝的统治,齐国都有权讨伐。楚成王没办法,自己道义上不占理,更主要的还是不一定干的过齐国率领的联军,于是就宣布继续向周朝进贡。齐桓公也没逼人太甚,一场大战就跟开玩笑似消于无形。
还有一次是燕国被外族部落频繁的骚扰,齐桓公又一次亲自带队出征,帮燕国度过了难关。难能可贵的是,齐桓公本着帮人帮到底的态度,这次是对外族部落下了死手,打的北方各个部落胆都寒了,此后将近一个世纪,北方部落谈起齐桓公,头皮依然还是发麻。
有趣的是,燕国国君为了答谢齐桓公,从燕国一直把他送到了齐国的境内,这于当时的法礼是不合适的,因为只有周天子才有这等待遇。燕国国君的行为不但是对天子的不敬,也相当于在平辈诸侯面前自降了身份。齐桓公又一次表现了一派宽厚大哥风范,说绝对不让老弟为难,马上就把脚下齐国的土地无条件的划给了燕国,这样才保住了燕国国君颜面不失。
类似的出征,齐桓公在位时一共搞了近三十回,可以说在当时的政治军事舞台上异常活跃,召集各个诸侯开会的次数也不少,俨然是诸侯国中龙头老大哥的形象。那么到底是什么支撑齐国如此强势呢?管仲功不可没。
管仲是鲍叔牙的莫逆至交,曾经是公子纠的老师,在帮公子纠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时候还亲手射过齐桓公一箭,因此还坐过监牢,后来由于鲍叔牙力荐,成为了齐桓公的“仲父”,治理国家的事就都摊在身上了。
管仲上位以后,确实是鞠躬尽瘁,实行了如国野分治、兵民合一等多项先进制度,有效改革了齐国的生产力和战斗力,还搞出了现代“保释金”和“诉讼费”的雏形,罪犯可以用武器装备或者金属来赎罪,打官司告状成功的也要交一些箭矢,这些物资大大的扩充了齐国的军事储备。
但万事万物盛极必衰,齐桓公虽然有出色的个人魅力和国运,但管仲却还是有死去的一天,管仲一死,齐桓公就被昔日宠臣慢慢架空,落了个到死无人收尸的下场,叫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