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花最能代表中国?
由于中国没有正式的“国花”,多年来这个问题被国内讨论过无数次,被“提名”的花儿们也是多姿多彩,比如雍容华贵的牡丹,寒风傲骨的梅花,气质高洁的兰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花中隐士的菊花,馥郁芬芳的桂花……每一种花都有着吉祥美好的寓意,每一种似乎都不能完全概括中国人的精神内核。
不过外国人就没这么纠结了,你要问什么花最能代表中国,大多数外国人的答案很可能是——Jasmine,茉莉花~
外国人都会哼的“中国第二国歌”
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光是看见歌词,脑袋里就已经自动配上旋律了有没有?
这首《茉莉花》对于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地老朋友了。毕竟在春晚、奥运会、各种新年晚会、杭州G20峰会文艺演出上都能听见这熟悉的旋律。最近央视节目《国家宝藏》里,也刚刚演奏过编钟版的《茉莉花》。
但凡重要场合,总是少不了《茉莉花》的旋律,以至于它被誉为“中国第二国歌”。更神奇的是,这首“国歌”,不仅中国人人都会哼,在外国人之间也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去年,特朗普外孙女在大人面前表演节目,就唱过茉莉花。
曾为《泰坦尼克号》演唱主题曲的女神席琳·迪翁也唱过它,美国著名的萨克斯演奏家凯利·金也曾改编演奏,许多外国友人学中文时,也绕不开这首朗朗上口的民歌。
放眼音乐圈,估计再也找不出一首中文歌,可以像《茉莉花》这样中外皆知。
《茉莉花》是怎么上头条的
从历史文献来看,《茉莉花》最晚诞生于清朝,清朝乾隆二十九至三十九年间(1764~1774)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里,就能见到《茉莉花》歌词的“前身”。1768年,法国人卢梭的《音乐辞典》中就收有中国民歌《茉莉花》。
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九年(1792~1794年),英国驻华大使秘书约翰·贝罗来到中国,听了《茉莉花》之后非常喜欢,回国后写了本《中国旅游记》,记录了《茉莉花》的歌词发音,并用五线谱记录了曲调。这首中国民歌逐渐被欧洲所知晓。
1896年,巴黎万国运动会开幕仪式上,各国国旗伴随国歌依次升起,轮到中国时,尴尬了,清朝廷并没有国歌。当时李鸿章站在黄龙旗下,唱了一首家乡小调,那首临时代替国歌的小调,便是《茉莉花》。
不过距离《茉莉花》大红大紫,还要再等等,等一个人——意大利歌剧作家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920年,普契尼开始创作歌剧《图兰朵》,这是一个西方人臆想的中国故事,讲述一位元朝公主出了三个谜语,如果有人猜对,公主就会嫁给他,要是猜错了就得被处死。
普契尼从未到过中国,而故事又是以中国为背景,必须要给歌剧添加些“中国特色”。他从一位曾到过中国的意大利外交官得到了一个八音盒,演奏的便是《茉莉花》的旋律。
于是,这首曲子就被用到了歌剧里,在《图兰朵》第一幕里的第一首歌,就是孩子们合唱《茉莉花》,随后这首歌被作为图兰朵公主的主乐调,贯穿全场。
《图兰朵》上演后大获成功,跻身世界十大歌剧之列,90多年来在长盛不衰,于是,每个观看歌剧的外国人,都要接受数次《茉莉花》的“洗脑”,并将这首歌与中国紧紧联系起来。
此后,《茉莉花》的国际化道路越走越顺,曝光率“蹭蹭蹭”地上涨,好莱坞电影The Good Earth(《大地》)里有它, Kenny G、Anton Arensky等著名作曲家、歌手传唱它,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把《茉莉花》选为中国优秀民间歌曲之一,《茉莉花》就这么一步步走红了。
五声音阶,音痴也毫无压力
要知道,一首歌是否流行,除了演唱、推广它的人有名,还是得回归音乐本身,《茉莉花》怎么就被那么多人接受了呢?
简单地说,《茉莉花》的编曲是典型的五声音阶,好学好记,容易口口相传。小学音乐课老师都会教七个基本音符:1234567,do re mi fa sol la si~
对于一些在音乐方面不开窍的宝宝,认乐谱记旋律难免有些吃力。而五声音阶就简单多了,只有12356,即中国传统乐理中的宫商角徵(zhǐ)羽。
许多中国民歌的编曲都简单不炫技,只有五个音就足够了,我们《茉莉花》就是典型的五声音阶,所以一学就会,音痴也毫无压力。
像四川民歌《跑马溜溜的山上》,民族歌曲《团结就是力量》,SHE的《波斯猫》等,均是五声音阶的歌曲,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除了一开始有个si音,也基本可以算作五声音阶。
唱功不怎么好的朋友应该最有体会,最好唱的那些歌,都是那些既不会高到唱破音,也不会低得收不回来,音与音过渡平和自然,不考验憋气换气,不容易唱跑调,属于去KTV聚会的“救命稻草”。否则,你换成龚琳娜的《忐忑》试试……
《茉莉花》音乐本身简单好记,而且旋律优美,几经名人推广,就这么火遍全球,成了最知名的中文歌了~
更多内容,请关注”艺萃”
本文为艺萃原创,转载请私信艺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