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第一期,选择阅读《树上的男爵》这本书,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这本书是借的,要赶紧还给主人;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超越了我的阅读舒适区,对我来说,是一本“难啃”的书。而把难啃的书啃完,并尽可能地挖掘和输出,以加深对于此书的理解,想必也是读书挑战中的一种挑战。
作为一本小说来说,《树上的男爵》这本书并不那么吸引人,它不以情节或者故事为主线,它的主线在于柯希莫如何在树上生活,以及他的反叛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所以在阅读时,便少了对于结局的痴迷,也就难免少了让人读下去的动力和趣味。此外,这本书里夹杂着不少的时代背景、政治、甚至是建筑、水文方面的知识,以辅助解释柯希莫在树上的各种举动,和他所做的各类工程,啃起来并不容易。因此我屡次放下,又屡次拿起。但不得不说,书里所传达的人物精神,正是那个时代,甚至是我们现在,都迫切需要的。
男爵的一生遇到过很多朋友,他的行为与精神对这些朋友们都产生了“致命”的影响,帮他们开了窍,使他们都深陷一种开化与蒙昧的纠缠之间,抽身去看自己与集体的关系,进而勇敢地选择孤军奋战。每一个朋友又反过来,作为一面镜子,映照着他内心深处那条通向自我完整的路,让他更有底气,也让我们更有勇气,成为其中的一员。
01/
强盗贾恩,这是最让我感叹的人物设计之一,他的死让人觉得荒唐,却在荒唐之中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贾恩是一个小土匪头子,平日里干一些打家劫舍的勾当。他的名声很响,山谷里的人都怕他,把他传得很神奇。很多盗贼因为他有名,而打着他的旗号到处打劫,久而久之,他变得越来越有名。山谷里的人,大多活在一种对于贾恩的恐惧之中,但现实却是,几乎没有人真的与他打过交道,——一种虚无的恐惧,蒙昧的恐惧。这就像处于变革状态之下的人民,在蒙昧的思想之中,变革像是类似于强盗一样的东西,会夺走什么,有多可怕,又会带来什么,都不清楚。因此只能选择逃避,终日活在恐惧与抵制之下。而在更为开化的地方,也许更加欢迎变革的到来。就像城里的人提起贾恩,总是觉得,那不过是个小喽啰而已。
但贾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一个凶恶的强盗,还是一个懦弱的爬虫?书里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解释,只给了一个“荒唐”的故事。
贾恩与柯希莫相识,起初他是彬彬有礼的,与柯希莫攀谈,柯希莫还帮助他躲过了追捕的人,当然这可能源于柯希莫对于那个传闻中的贾恩的敬佩。随后,贾恩通过柯希莫开始接触各类书籍,并着了魔一样,要挟柯希莫不断给他好看的书。柯希莫为了搞清他到底喜欢什么,着实下了不少功夫,也花费了不少精力,耽误了自己原本的读书进程,因而厌烦到想要摆脱他,甚至觉得那是个让人讨厌的人。
然而,贾恩对书籍的痴狂又不禁让人动容。他完全放弃了他的强盗事业,一心扑在热爱的小说上,对于同伴和老本行都不管不顾。他的同伴不甘失去这样有震撼力的老大,因此把他正读的小说《克拉丽莎》抢过来,要挟他帮他们去抢劫。在《克拉丽莎》一页接着一页被扔进火里烧掉的过程中,贾恩终于妥协就范,同意再做最后一次。再做一次,只要一次他就能摆脱他的那些同伴,摆脱他的强盗事业,做一个他所希望的“正常的人”,过他所向往的“平常的人生”,可惜书籍已经将他软化了,他再不是原来那个强盗,他失败了,被关进了监狱。这的确成为了他的最后一次,但迎接他的却不是新生,而是死刑。
然而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柯希莫被他打动了,整个监禁的过程柯希莫一直陪伴他,帮他找到了另一本完整的《克拉丽莎》,每天守在铁窗前读给他听,在小说即将读完时,贾恩站在绞刑架上,对柯希莫说:
“告诉我他的下场。”
“我很难过,乔纳丹最后被吊死了。”
“谢谢,我也是这样。”
他踢开自己的梯子,作为人生的结局。
起初我很意外,他为什么会这样。书籍或者说是知识,当真有那样大的魔力去改变一个人?然而仔细思索才发现,真正让他改变的,也许是精神世界的富足。
他一直是一个孤独的人,虽然作为强盗头子,他有很多的追随者和崇拜者,但他的内心却处于一种孤独而空虚的状态,直到遇到了他喜爱的书籍,他的精神开始趋向于饱满,开始充满力量,而那一刻,他才找到他的人生。正如书中所说
一种在他心灵里潜藏已久的意向明确了,仿佛在折磨他,他渴望正常的家庭生活、亲人、亲情、美德,憎恨恶人和坏人,对环绕身边的一切他都不感兴趣了,或者是满怀着憎恶。
他的作为强盗的肉体已然死去,但作为人类的精神终于得到了满足和自由。所以在被绞死的时候,他没有挣扎。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种交织在蒙昧与开化之间的战斗——集体的蒙昧,与个人的自由。而在这场战斗中,他向死而生,欣然赴死,拥有了真正的灵魂。
02/
骑士的死,在整部小说里始终是个疑问。
骑士是个怪人,一个孤独的怪人,有着他特有的悲惨经历,作为柯希莫的叔叔,受着柯希莫父亲的宠爱,可是他却似乎从来没有融入过这个家庭。他孤独地养着他的蜂,执着于他的水利研究,他心底里似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似乎有一种“幸福的象征”在指引着他行动,当那象征出现时,他变得红光满面,精力充沛;当那象征消失时,他又表现得极度萎靡,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但他几乎从不和人交流,这个偏执怪异的老头,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只知道他一事无成。
就是这样一个近乎“与世隔绝”的人,居然做了一件惊天地的事情——当了叛徒,去帮助强盗私藏抢来的东西。当柯希莫发现这一切时,他也只是猜测这个骑士是不是受人胁迫,海的对岸是否有人在等他,还是他有多怨恨这片供养他的土地,所以才为强盗打开大门,招揽他们前来践踏和蹂躏。可是骑士是神秘的,他那“未竟的事业”到死也没被人知道。——柯希莫秘密地号召工民围抄强盗藏匿财宝的地点,引发了争斗。骑士跳上强盗的船,被强盗砍下了头。
我无法理解这个结局,如果按照常理的思维,当由骑士引路的宝藏藏匿地点被人围抄时,他怎么敢回到强盗的船上,祈求他们把他带走。他们一定会杀死他,我相信他是知道的,但他却义无反顾。我想也许只能像柯希莫所认为的那样,而作为一个读者,我也更希望是这样——在海的那边或者某个遥远的地方,有他所追求的东西,有他不得不冒死前去的理由。正是那份追求让他宁愿为强盗做嫁衣,让他在生死关头愿意拼死一试。
03/
另外一个是他们的神父。神父的死也是极具震撼力的。起初神父与柯希莫并无太多交集,一个一板一眼中规中矩的宗教主义者,与一个疯狂大胆不拘一格的理想主义者,自然走的不是一个路子。然而他们却碰巧遇到,擦出了火花,并使神父最终葬身于此。
在柯希莫年幼的时候,他总是花很长时间来看书,看完一本书后,又急于和身边的人分享,因此他的神父就成了他分享的对象。他们调换了身份,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柯希莫更像是老师,将他接收到的新的思想,传达给这个“尚未开化”的宗教信仰者,并在其心里激起了波澜。
神父开始不断接收新的思想,诸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迷信的坏影响”等,这些观念与他僵化的思想形成了碰撞,为了调和其间的矛盾,他会把他那套严酷的道德规范掺入其中,继而描绘出一幅幅在道德之外出现的腐化堕落的图景。
神父的言论和他的事迹,被传到了很多人耳朵里,因此也为他带来了杀身之祸。传言他熟读各类宗教禁止的欧洲出版物,这种传言传到了宗教裁判所,因此他最终被警察带走。
但遗憾的是,那僵化的思想阻碍了他进一步对新知以及自由的理解,只是在他心中萌起了一丝挣扎与质疑,正如书上所说,他到死都不明白,在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宗教以后,他到底相信什么。然而他努力争取坚定不移地信奉宗教,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04/
薇莪拉本身就是一个浪漫主义者,至少是在爱情面前。她始终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希望爱情之中所有的追随者,都能够向她臣服,并且毫无保留地为她牺牲。她玩弄每一个追求者,让他们为她做很多事,以证明她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却又不真的和他们在一起。直到遇见柯希莫。
柯希莫对于自由与自我的坚持是没有什么能够打败的,即使他为薇莪拉而疯狂。但当薇莪拉指着两个为她放弃事业的军官,要求柯希莫向他们一样时,柯希莫没有妥协,他选择了坚持自我。即使失去薇莪拉让他甚至觉得活着没有任何意义。
“你不认为爱情是绝对的献身,放弃自己”
“如果不充满力量地保持自我,就不可能有爱情”
于是他们的爱情走到了尽头,薇莪拉永远地离开了他。
在那个时代,薇莪拉这样一个角色也是极具代表意义的。她对于爱情的主动、开放与大胆,对一切事物有一种严重的理想和浪漫主义情怀,这种情怀最终使她的爱情走向了毁灭。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那种对一切事物巴洛克式的和后来浪漫主义的冲动是危险的,险些变成破坏力量,跑向毁灭。”而柯希莫最终拯救了她。
虽然薇莪拉负气离开了柯希莫,但她的爱情观念或多或少地也受到了柯希莫的影响,她能够理解并尊重柯希莫的选择,同时承认,就是因为他的这种对自由的坚持与坚守,更加吸引她,正如那句她想说而未说出口的话,“你是我想要的你……”但可惜的是,她终究没能打败自己强大的征服欲望,而柯希莫也固执得没有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安慰,进而使得一段完美的爱情不了了之。
05/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柯希莫本身。柯希莫的“离群索居”不仅是一种人际关系上的选择,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选择。被社会规则与繁文缛节所困的人类,只有当真正抽身开来,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荒诞与真相。
就像《局外人》里所表现得那样,每个人都在虚伪的演戏,迎合道德与规则的砝码,却又都逼迫自己信以为真,我们知道那是假的,却不能提出质疑,“要么融入要么死”,当我们质疑时,只有死路一条。所以,生活在人群之中,我们永远也看不清人群的真相。只有脱离开来,像柯希莫一样,离开人群,站在上帝的角度,也许才能更理解这个荒谬的人生。就像柯希莫所说,“谁想看清尘世,就应当同他保持必要的距离。”
但他的孤独并不是完全与人群隔离,相反,在他更加认清人类之后,才拥有了能够更好为人类服务的能力。他为村民站岗放哨,抵御火灾;他为工友提供海盗宝藏的藏匿之处,以帮助他们解决衣食问题;他同被流放的西班牙人交流,带他们领略树上生活的风采,教他们在树上搭建建筑,拥有更舒适的空间……他从来没有真正的离开人类,相反却以这种“有距离”的方式观察他们,爱他们,守护他们……而那些生活在群体中的人类,群居钝化了他们的直觉,让他们成为了孱弱的奴仆,只能受人领导,被人保护。
柯希莫一直在孤独地坚守一条通往完整的路,并且在这坚守的过程中,用他的精神影响和改变着旁人,正如卡尔维诺在后记中所说,“这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他,柯希莫,是那个时代孤独的理想主义者们的领袖,是那个时代精神上的英雄。
仔细想来,这些人的离去或逝去多多少少都与柯希莫脱不了干系,他引导贾恩读书,他揭露了骑士的秘密,他引领神父走进“异端邪说”,他过分坚持自我而伤了薇莪拉的心……抽身来看,作者设计出柯希莫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离群索居的人物,并且由他不断将这种特立独行的影响力扩大,到底是为了什么?在后记中,作者给出了一种答案,——不仅那个时代,在我们所生活的整个时代来看,人们都处于一种集体的趋同状态之下,缺少个性与孤独。而只有当我们脱离群体的束缚,呼唤自我,追随自我的内心,才有可能真正的成为自我,看清这个世界,看清人类,并以更清醒的头脑和认知,给予这个世界更大的贡献。因此,重要的是,哪怕孤军奋战,也别忘了脚下的路,还有心之所向。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树上的男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