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观CCTV6《台儿庄》后手稿,缺文字)
还有多少人记得四月七日是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日?
一切的词汇,一切在意识形态控制严密的过去时代里用来褒扬我们党领导的伟大战斗的词汇,用来形容台儿庄战场中的战士们都不为过。
那些个视死如归、爱国捐躯的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
据称,川军为各省出兵抗日贡献之最,王铭章师长精忠报国,令人胸膛热血涌动!川军的故事还有很多,而只有身在巴蜀大地,才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浓浓的蜀风情怀!
还是不够!大部分人知道的也仅限于吉鸿昌、张自忠等有幸载入教科书者,连客死异乡的戴安澜师长都未必为众人知。
昔日叱咤风云、驰骋沙场,今日埋骨地下,英灵何在。曾经有那么段岁月,有人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有人通常善于塑造脸谱化,即便对“敌人”也是脸谱化地演绎和宣传。
呵,说那些美国大兵如何无能、阴暗。及至到现代的《兄弟连》似乎又不一样。看多了,我们很容易搞晕,搞不清楚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我接受的也是二手信息,智者也未必明。
既不要把别人和自己(所处的)想的太纯洁高尚,也不要把别人和自己(所处的)想得太不堪。这不是中庸主义,而是现实理性(相对真理范畴,区分于理性之理性),也许更接近不为我们知的真相。
人性是复杂的,一言以概之。
国民党军队同样主要来自农民、城市平民阶层。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句话背后含着更深刻的人性意义。军人其实是不担当军事行为后果之责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即便从现代法律公平和责任对等意义上来说,也是如此,既未领功何从谈责?
所以,同样一支军队,烧杀淫掠是其,视死如归是其,并不矛盾。
同理,多年前我认为,如果我们的军队开往日本列岛,来一个有限度的屠杀,也没有什么奇怪的,现实社会中,GCZY不等于高尚,中国人也不是纯洁的代名词(仅为举例,放之四海其他例子过于明显,只是我们常常在内心潜在有上述意识,需拨回一些)。
历史上,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心胸可宽。
当然,命令和纪律的作用不容忽视。考察法律产生的过程和历史发展也能一清二楚。
汤恩伯这浑球若不是宗仁长官严令,更若无中正领袖的电谕,自然也不会如此积极 ,否则,台儿庄战役将完全不是我们所知的结果。
可悲的,即便有长官严令,抗日战场上还是发生了太多一战即溃的事情。更是导致了可怕的灾难,数十年之后读之亦为战栗。
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第二种方式就是实践发现,实践也是一种思考,可能这种表述有人一时不能理解或接受。
军人尤其是千千万万瞬间死在战场上微不足道的无名战士,尚来不及思考,他们只能是用行动在诠释生命的含义。
我就是见不得英雄气短、壮歌悲怀之际,少时有《妈妈再爱我一次》不见得怎么打动我,倒是孔明离世、子龙救主,看得我心颤,直至哽咽泪下。
什么超女秀男?油头粉面,扭来扭去,有时真不知道他们在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他们老去、死去的时候回想在厚厚面具、脂粉下和虚荣、勾心间活着的一生,有何感想?
更在伤害着少年人的白板一样的心灵。倒是中秋节在冬冬家吃饭,换台时随口问她和小安爱不爱看好男儿之类的节目,没料两个美女不屑一顾,呵呵。
观察了一下,似乎有这样的规律:年龄、学历、收入、心智之一愈低/小/少/单纯的,越容易为那些花花绿绿的噱头所诱惑而至着迷。 这和网瘾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吧。
2008年4月7日
蓉城 毕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