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自己毕业走上工作岗位那年,那时候刚刚从学校出来感觉心里有一团火,心里暗自发誓自己一定要做出一番事业,面试很顺利,主要面试我的是部门的主任,是个能力很强人也很好的人,骨子里透着北京人特有的那种局气,聊的也很投缘,而且特别允许我一个月以后再来入职,到现在都特别感激她。但是当一个月后真正入职,却在一段时间之内成为了噩梦,大致的情况就是我的主管比较不待见我,可能真的是两个人八字不合吧,他不待见我我也不怎么喜欢他,再加上我是应届生的缘故对于工作的一些流程有时候会不熟悉,就得依靠人家带,这就很悲催,合作的过程可想而知,当时我有一个现在看来很不好的习惯,对于细节的把控不是很在意,一些很不起眼的细节我是得过且过差不多就行了,结果是整天因为一些不起眼的细节挨骂,再加上本身直接上级不怎么喜欢我,那段时间确实很郁闷,好在后来我能慢慢认识到自己确实有些地方做的不够好同时也克服了自己粗心大意的毛病。所以今天我想谈谈在职场上新人最容易忽略的的一个小细节,很多人做事总以为大方向对就够了,本身已经很忙了实在没有必要死磕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差不多及格就够了。之少在那个时候我是这样的观点,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这么认为的观点得有多平庸,毕竟这个世界大部分人都很普通,只有少部分人才能突破自身的局限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真相却是在你眼里差不多的事情其实差了很多。
在学校里考核的标准很简单,及格线以上基本没什么问题,如果能达到优秀就更好,差一点就比较悲催,但是一旦在企业做事,一切都把结果作为最终的导向,说的更残酷一点,你做的好与不好,老板是在拿脚给你投票,这样的一种生态要想获得认可得到更多的资源正常情况下只有把事情做到极致,而且你周围的同事还在和你竞争,这里还有一个观点,就是能力的问题,其实正常情况下周围的同事在能力上的差别其实很小,要靠能力脱颖而出至少要比别人强一倍,这样一来在大家水平都差不多的条件下,想要与众不同只有把事情做到极致,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差不多就可以了。职场不同于学校,在学校98和99的差距其实小到可以忽略,但在职场一分的差距可能就造成了一个是总监一个是专员,毕竟在职场越往上资源越稀缺,在大家水平能力差不多的情况下只有那些把事情做到极致的选手才有资格去争取那些很优质的资源以及更高的薪酬和更大的升迁。有句老话说的特别好,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其实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还是先把自己那点事情弄明白了再去考虑做一些更大的事情,我理解为其实这世界真正能够做一些大事情的机会其实很少,毕竟大家都是普通人,能做的也就是把分内那些很小的事情做到很优秀,真正做到了这点其实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的人了。
其实这个世界一些规则本身就很残酷,它不允许差不多,最终被主流所能接纳的都是它筛选出来最优的结果,一个差不多的结果甚至都不被主流所接纳,但是人往往都容易选择容易的事情,因为一旦选择那些有难度的事情,伴随而来的肯定是不舒服,这是人性所致,但是往往把事情要做到极致必然不会很舒服,这样的事情放在企业的发展上尤为重要,领导或者老板一时的不察觉很可能因此葬送掉一个公司。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总是喜欢更加严苛的标准来要求别人,但是对自己则往往会宽容很多,这也就是在职场可能一丁点很小的失误都有可能让你丧失一个巨大的机会。过程上的差不多反应到结果上可就是差了很多。所以既然做事情就做得好一点吧,之少不要给别人留下挑剔的空间。人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最少也得几十年吧,不管做什么还是尽量做的好一点的好,毕竟你做事的结果以及他人对你的评价直接决定了你品牌的形象,品牌带给你的价值可能有时会完全超出你的想象,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啊。我跟倾向于把这个道理应用到职场人的身上,因为在职场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对自己负责,因此做事情还是在能力范围之内做到极致吧,毕竟在老板眼里这代表着你的最高水平,所以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做事圆满都很重要,千万不要觉得差不多就行了,你眼里的差不多其实差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