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说的是什么呢?就是一个人多责备自己,少责备他人,那么怨恨就自然会远离,时时检讨自己,保持头脑的清醒,对别人的责备少了,而别人对自己的抱怨也就少了。
所谓“中心为忠,如心为恕”,忠恕二字在孔子那个时代是一以贯之,简单来说,就是忠诚于自己,善待他人。日“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而在今的社会上,在满是功利的世界中,我们,被称为礼仪之邦的我们,是不是真的能够做到简单的“推己及人”做到将心比心。多反省自己,少责备他人。
有一个很好玩的文字游戏是这样的“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一个看似简单的文字游戏而已,我们看到了,是不是会有一丝顿悟?前面两句,我们很容易知道,这是换位思考,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一味的用自己的观点去否定其他人的观点。后面两句呢?我们从别人的角度中明白了,了解了,最终还是要回归于自己,回归于别人,但是这时你所要做的,就不再是只考虑到自己的一方面而已。
现在大家总是喜欢人前人后的议论是非,说长道短,而孔子的一个弟子子贡也是这样的一个,孔子针对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他说,赐啊,难道你就很贤能了吗?贤到可以去评论别人的长短了吗?你老师我可没有这个空闲。我想这句话我们可以也多问问自己,我们真的有那么贤能吗?我们的眼睛往往盯着别人的短处,似乎这样就反衬出了自己的长处。这些都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自家扫取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这是现在很多人持有的态度,可是我们很多人只是做到了前一句,而把后句给扔了,因为大家都喜欢在人后说人的短处。其实不然,我们为什么不坐下来想想,在人后议论别人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影响?人谁无过,就算是真君子,真贤人,也有犯错的时候。为什么要盯住别人的错误,别人的缺点死死不放?这是在和别人的错误在较劲,还是在跟自己过不去呢?又或者,别人在你面前犯的错只是一时之失,而你却在人前只说的是你自己的感觉,那么你就会误导别人,让别人也一样,带着有色眼镜去看那个“曾经”有过错误的人。
人的眼睛就好像一个放大镜,但却是一个特殊的放大镜,当你对一个人有好感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他身上很多的优点,而相反,你对一个人不好的影响,你就会看到他身上越来越多的缺点。所以在人前议论别人是非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斟酌一下,又或者想想会不会也有别人在议论着自己,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是不是真的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再者,从另一个方面,或许我们管得住自己,却无法管住别人,那么有时,作为一个听众的我们,我们应该站在怎样的一个立场去看待这样一些言论呢?有言日“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于人。”就是说,我不希望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身上,同样,我也不会将我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作为一个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意志和意愿,有自己的思想和思维,会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去看待一个人,而不是随意被他人修剪自己的意志。我们很经常,特别是好朋友之间,会因为一个好朋友说了另一个朋友的坏话,从而也带上了有色眼镜去看另一个朋友。因为我们总是好朋友面前要在乎面子,要挺朋友,要帮朋友,从而迷失了自己的意志,没有从自己的思想和思维上去认识和看待问题。
人之在世,熟能无过,过而不改,是谓过也。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不要总是一味的盯着别人的错误和缺点,给别人机会,也不用和自己较劲,我们常说,与他人一份情怀,与自己一份方便;给世界一份温暖,给自己一份宽和。
记住一句话“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