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与草地
- 做一款产品,就像在一片草地上养羊,要想养一群羊,先要有第一只羊,如果这只羊在我的这片草地上过得很好很满足,那就证明我的这片草地没有问题,我就可以引入更多的羊。
羊越来越多,就越来越难管理,这时候我们需要一只头羊来帮我们管理羊群,这样我们只要管理好头羊,那羊群就自然而然的管理好,并且聚集起来了。
有了头羊(微博大V、论坛版主、重度用户等),就等于羊群有了自组织,头羊开始自己管理羊群,开始形成了网络效应,头羊越来越多,组织就越来越多,网络效应就越来越强。
那有足够的羊了,我就要想办法从羊身上赚钱,那我可以剪羊毛,
羊多起来,还会有狼,就可以把羊圈起来,向狼收费。
- 那如果第一只羊过得不好,不满足,羊最终走掉了,那就要先找到草的问题,而不是急于引进更多的羊。
因为草地最原始的状态,不能满足羊的需求,证明草本身有问题,如果我们一味地通过优惠促销、引流等方式找来更多的羊,也只是能暂时获得更多的羊,或者暂时把羊留下来,因为产品最终有一天要回到最自然的状态,但这种状态并不能满足用户。
也就是说,要么就只能持续的烧钱烧资源,找来更多的羊,要么就只能等到某一天,草地回到最初的状态,羊群再慢慢流失掉。
因此,做产品:
1、首先要确定第一只羊
2、看这只羊在这片草地过得好不好,满不满足
3、如果满足,那就可以引入更多羊,也就是产品可以推广了
做产品一定要从第一只羊开始,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再多找几只羊,说不定有羊会喜欢。回到自己的草地(产品)上,找问题根源。
大明、笨笨、小闲
- 大明:
对自己的需求非常清晰,例如男人买衬衣,用户百度搜索,都是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目标,只需要尽快找到答案。
需求:
-效率尽可能高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
-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商品
特点:没有忠诚度,对价格高度敏感
典型公司:百度、京东——都是有很强的搜索或者检索目录,做标准品
- 笨笨:
对自己的需求只有大致了解,但并不明确。
需求:
-随意闲逛,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这个东西并不确定
-在确定到自己想买的东西时,再选择性价比尽量高的
特点:最开始想买的东西,和最终买的可能完全不一样,处于边看边决定的状态
典型公司:淘宝、小红书
- 小闲:
没有任何需求,只是为了打发时间。
需求:
-打发时间
特点:很难转化为消费需求
典型公司:微信、QQ、抖音
内容参考:梁宁——产品思维三十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