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吃东西弄得哪都是,还顾意往空中吐着玩,我的直觉联想到,他可能没有把这个家完全当成自己的,如果是自己的,不会随意破坏,还会去保护呢!
我试着问:你认为这是你的家吗?
他:不是,这是爸爸妈妈的家。
表情:撇着嘴委屈得要哭出来了。
我在想,一定是我们平时的一些行为或语言,让他感觉沒有归属感,以后需要多觉察这个方面。
我告诉他:这是你的家,爸爸妈妈的家永远都是你的家,这是我们仨共同的家,爸爸妈妈都爱你!
他:那我以后长大了呢?
我:你长大了结婚了,那个家是你们的家,爸爸妈妈这还是你的家,随时欢迎你回来。
他似乎安心了很多,我们吃完饭,我邀请他帮我捡碗,他把所有碗盘剩菜清理干净,放在我旁边,我谢谢他,他:不用说谢谢,这也是我的家,我也要为家付出一份力…
常常被他感动到!
我将这个过程告诉了爸爸,第二天,爸爸也同样对他讲:这是我们仨共同的家,爸爸妈妈的家永远是你的家,爸爸妈妈都爱你!
他很开心,饭后又帮忙捡碗了!
我一直观察:孩子无论痛苦还是愉快的经验,都容易重复它,这个捡碗就是愉快的强破性重复。有心理学家直接把强破性重复等同于命运,可见童年愉快性,成功性体验也许就决定孩子未来的人生。而童年痛苦的,失败的心理体验也许就是孩子未来的阻碍。
记得哪位大师说的:
人一生追求的只有两件事:一个是重要性,另一个归属感。这两件事在童年没有被满足,那他就会用一生去追求。
现在觉察到还不晚,人已经在物质层面不缺乏了,现代人需要的是精神上,心理上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