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灰度决策” ,认识“灰度问题”
灰度问题——那些极其复杂又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问题,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难以解决,却又拷问人性的问题。(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属于灰度问题。
例如:1.你因为工作出色,其他部门主管来挖你,想让你去他们部门升任副主管。你去不去呢?2.女朋友经常会问男朋友一个问题,“要是我跟你妈同时掉水里了,你先救谁”。3.张爱玲在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二、解决灰度问题的2个思路
维度一:像个管理者一样处理工作。就是通过分工、合作、授权,去充分思考、谨慎分析,然后寻找实际方法来解决问题。
维度二:是像个“人”一样解决问题。所谓“像个人”是指抛开你所有的社会身份,什么主管啊、记者啊、程序猿啊、十佳青年啊……你先把你的社会身份抛掉,就仅仅以一个自然人的身份,来分析和判断问题的本质。
三、面临问题时5个思考路径
01 思考“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当你面对一个灰度问题,做决定时需要考虑:这个决定,对所有人可能产生的所有结果的总和。注意啊,这里有两个“所有”。
作者提出:正确的解决困难的方法,是尽量全面地思考,然后想:“什么能够促使最多的人感受到最大的幸福。”也就是说,在做重要的决定之前,你要先看看这件事对每个人的结果,比如说是否大家都会感到幸福。
但现实情况,往往是,我们既没有办法完全理性地思考,又没有办法去预测未来的结果啊。那怎么办呢?
思考问题必经的5个步骤
Tep1. 当你必须对灰度问题做个决定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草率下结论。不要意气用事,也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
Tep2. 聚焦过程。别管太遥远的结果。记住,你的基本任务,就是让过程正确,让你现在在做的每一件事是正确的。
Tep3. 找到正确的人一起做事。让过程正确的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人,他们有相关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
Tep4. 画一个决策树。这一条是针对管理者的建议,但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完全能用得到。
Tep5. 做了决定,分析可能导致的结果。
针对管理者来说,把一个团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独立进行分析工作和行动计划,鼓励独立思考。或者是,指派团队中的1-2个人,专门唱反调,来刺激团队,鼓励大家说真话。
对于非管理者来说,第五步可以变成:多去问问其他人的意见。综合考量你的决策。
小结:第一种思维模式,在于“不要过于相信直觉,尽量全面地思考”,考虑到所有人、所有结果的总和。
02 确定我们的核心义务
假如你是一家公司的高管,部门里有一位老员工,已经在公司工作三十年了。这位老员工最近状态很差,工作总是出问题。其他的管理者,想要辞退他。你呢,和这个老员工很熟悉,你知道他曾经为公司做过很多贡献。如果在这个时间点开除他,他很难再重新找到工作,很可能就会失去生活来源。
你会怎么做决定呢?
案例分析:如果只看结果,那公司是以赢利为目标的。直接开除,当然是最理性的决定。如此以来,可以避免你和其他高管产生意见冲突。
但考虑到道德层面,你需要找这个老员工谈一谈,给他做做心理建设,然后给他一笔补偿款,至少能让他接下来的生活有保障。
从人性的角度考虑的话,你要判断一下:这位员工被开除后,是否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呢?比如说闹事啊、或是抑郁啊。
解决方法:面对灰度问题,你的决策就应该从三个角度来思考:首先,追求利益;其次,考虑社会规范和道德;最后,不能忽略人性。
小结:当我们面对灰度挑战时,作者巴达拉克建议:我们应该具备同理心,把自己当做局外人,如果你就是那个人的话,会怎样想?真正需要的、想要的是什么?
问题:多重身份下处理问题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它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里面提到的第二个习惯,叫做“以终为始”。不要以家庭、事业、生活、社交等等任何一个点为中心,而是要以原则为中心,他说的原则,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的“不要忽略人性”。
史蒂芬·柯维说:在事业的压力之下,人们会对家庭的重要性熟视无睹。但是你的工作只是临时的,如果你从一个商人、银行家、设计师的职位上退下来,马上就会有人顶上,公司还会继续运作。但是你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永远不会结束,没有人可以替代你。
03 思考“接受什么样的后果”
这是指你不得不接受或者忍受一个决定。你做了所有你能做的,但只能满足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
简而言之,你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要做出那个最糟糕的、自己都没法承受的决定。
四、恋爱到结婚该不该生子?
一般情况下,会先评估一下“要孩子和不要孩子”这两个选项的价值。深入考察一下身边的人,看看有孩子的家庭和没有孩子的家庭,日子过得都怎么样,然后再衡量一下自己想过哪种生活,对吧?
没有孩子的家庭→熊孩子多讨厌啊,没孩子没烦恼,自己挣钱自己花,还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多好啊。
有孩子的家庭→虽然累,但你拥有的幸福和经历的成长,是任何事物都没法替代的。
那么,你该听谁的呢?
虽然市面上有很多励志学、成功学和人生指南,都在告诉你,应该怎么做,然后给你提供解决方法。事实上,这些解决方法根本不存在。
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人都是不断变化、不断成长的。人永远都不可能知道应该怎么活,也永远都不能预测自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在要不要孩子这个问题上,你永远都不可能做出一个百分百理性的决策。因为你除非亲身经历,否则不管怎么做,都无法准确评估这个选项。
作者提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认清自己的内心,做一个不让自己后悔的决定,然后去承担这个决定带来的结果。
本节回顾
①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大多都是灰度问题:它们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我们自己去衡量、解决。
②在《灰度决策》书里,作者提供了5种思考路径。我们重点学习了三种思路:“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什么”、“ 我们的核心义务是什么”“我能接受的后果是什么”
③第一种思路:是以结果为导向。考虑到所有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什么?不要相信直觉,尽量全面地思考,在无法判断结果的时候,先做手头最应该做的事,用最合适的方式,保证过程的正确性。
但是,有时候如果我们只重视结果,损失会更大。
④第二种思路就是,弄清楚“我们的核心义务是什么?”首先,追求利益;其次,考虑到社会规范和道德;最后,不能忽略人性。
⑤第三种思路,是问自己,“我能接受的后果是什么?”我们最需要做的,其实是认清自己的内心,选择没有好坏之分,但是至少不要让自己后悔,并且你要去承担这个决定带来的结果。
把握好第三种选择,找到你的舒适区,不要害怕、不要让选择绑架了你的人生。
(来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思:灰度决策,看似有个方向,然则实际情况,千差万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