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妈写作修炼营——Day 3】2017.9.6 可乐妈
一岁到两岁半之间可以说是过得最煎熬的,当然也是因为我处于非常焦虑的状态。那时候孩子还不会说,动作也开始多,随处抓、捏、撕、按、压、扭、插、扔……在家感觉就像一个小恶魔。奶奶(老公的妈妈)喜欢整洁,更喜欢从小培养“淡定”孩子,所以我一切对孩子的“允许”都被看作是不可理喻,我也抵抗到底!可能无法很有趣幽默地把故事写出来,但也很值得细细回味当时孩子和自己的状态。
【抓】话说当时我是科学育儿的狂热分子,在书上在文章里看到热推早点让孩子自己吃饭,因此“手抓饭”开始!记得第一次用手抓饭可乐挺投入的,不是抓进嘴里是抓在手上反复抓,反复在餐桌上摆弄,糊得满脸满嘴满身都是,可认真了。旁边的奶奶一直在循环播放“有毛病,这样搞”(记住是循环播放,哈)。当时我顶着压力去实践,其实挺累的,我的内心只为跟风而这样做,并不是出于爱和乐于体验。也会暗暗地想“儿子赶紧玩啊,抓完就可以逃离那可恶的复读机”。由于不是特别放得开,每每这些尝试抓饭菜都是蜻蜓点水般地赶任务。到现在,可乐最喜欢的就是用手直接抓饭菜吃。他可以切换模式,在幼儿园用勺子,离开了学校凡是吃都只用手抓。随着不断学习成长,我对此也比较放松,感觉手抓饭他吃得更香。就先这样吧,让他自己去决定何时用餐具。
【捏香蕉】捏在一到两岁感觉不强烈,也许是我当时自身散发出来的强悍压制了可乐。现在还比较多去捏,可能重新回来再体验一次。捏香蕉,最近一次,但很快被奶奶发现。我看到的一瞬间可乐比较投入去捏,当时也许探索的小火苗正燃起。可是被我内心的恐惧扑灭了,当时我赶紧拿纸巾去接过香蕉说:“宝贝,你不吃了就给妈妈吃吧”(背后的话是:不要再玩了,待会又被奶奶唠叨,讨厌死了。)。看来,我还是压抑了孩子比较多的探索机会,即使我以为我足够放开。其实我还可以允许孩子捏,转移地方不让奶奶看到难受就好。
【戳洞】这个挺经典的,我还编了一个《墙壁掉皮了》的故事。我家有一堵墙掉了灰,坑坑洼洼的儿子很感兴趣。一不留神就跑到那个位置一直抠一直抠,那个洞越抠越大。也会拿小车戳,越戳灰就像小瀑布一样哗啦哗啦落下。也许这堵墙可以给到孩子很多想法,会去思考为什么有这个现在。但是当时的我也是出于恐惧,怕被家人说,怕家里人觉得我学习育儿有个屁用。觉察自己的内心是一个,但家里人的感受也得尊重,于是我编了一个故事关于墙壁掉灰的。目的还是有的希望儿子可以减少戳洞洞的频率,也希望故事起作用,当时正迷恋《故事知道怎么办》这本书。不过究竟当时的做法怎么样现在我不会去评自己,感觉相信自己是做到当下的最合适,这样下次也许会有更机灵的变通。
【扔玩具】好吧,也是被我的“引导”稍微压制了些,所以现在还比较爱扔。一岁多的时候买的一个牌子的玩具小车比较耐扔,儿子也毫不吝啬地扔。他的表情就是享受啊,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着各种扔,各种落地方式。我呢,道德评判上纲上线啦,不可以扔,会破坏玩具,不珍惜东西。也试过把玩具收起来,让儿子答应不再扔才拿出来,还用游戏力的语言引导他,按我意思走。当时我真面目是控制,外表却穿上了游戏力这件外套作为掩饰。现在吧,有些玩具买回来一下子就被“解剖”了,我也没以前的紧张,但还是有一点点感到可惜。唉,这也是很正常嘛,仅限于是我的感受,不用它去绑架孩子就好。有时候转念想想小屁孩挺有创新精神,解剖了和其它玩具再组合,这分创意更宝贵些。
【插吸管】记得两岁多快三岁的时候为这插吸管闹出的无数别扭,又好笑又好气。插吸管这爱好刚刚萌芽的时候没发现,我习惯地拿出鲜奶一插一递,完事!继续做下来的工作,赶任务啊!谁知一阵哭闹,“不是插这里,要插到边上”。我的天啊,臣妾不知道嘛!好吧,重新插。有时候不是重新插就可以哦,小主说:“已经不行了,已经插了,回不到原来的样子。”。好吧,臣妾重新拿一瓶给你再插一次吧。小主依然闹:“不可以,我就要这一支”。看来我得学会变魔法“还原靓靓拳”。插吸管这个算玩得比较充分,可能我的状态有点改变,现在除了自己插吸管开饮料,还会往吸管里吹气,咕噜咕噜地液体在冒泡泡。我发现有些同龄的孩子不会用吸管吹,这里不是比较,而是发现多放松让孩子去探索,是可以习得一些技能和创造有趣的玩法。
虽然当时正经历的时候并没有现在的轻松状态,但正是当时焦虑才成就了现在的我。
最后送上今天练习的字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