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建设学习笔记分享202502110946
轮回
昨晚与堂哥一起吃饭聊起过年的一些事情,包括父亲家族和母亲家族,其中描述最多的是我的母亲与我弟在过年发生的事情,我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所以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思考。
这些年来,母亲与父亲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好,一度有让我们家和三爹家的断绝来往,能发展到这样的程度也是我们大家始料未及的,但又不得不去面对。我们做为晚辈会因为母亲的情绪而受到一些影响,如今60岁的母亲,情绪依然不稳定,有些事,我们只能顾大局而尽量不让她知道。过年的时候堂哥回老家,文明开车送他回老家,在村里面,我们在县城,通常坐车都会先到县城,再坐车去村里,在乡下车是不容易叫到的。这件事原本都没有与母亲讲,但是在年夜饭的时候,二爹提起来说文明那天没有从家里拿什么东西,母亲当时没有太在意,但是在大年三十大概十点多的时候,下楼来与文明理论,“谁同意你去接**”,越说越来劲,越说声音越大。文明一句话没有说,直接出门开车走了,我们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了,我根本 没有当一回事,依然继续追剧,可是晚上3点弟弟还没有回来,我都准备报警了,但是我有一个声音就是他应该是在哪里在车上睡觉了。当天晚上我们一家人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七点起床,文明大概是在七点多回来的,我当时就想如果还没有回来,我都准备报警了。因为实在是太担心了,文明从来没有这样来回信息。
母亲的这种情绪控模式真的是太强大了,让她经常会这样把压抑多年的情绪一下喷涌而出,不会考虑别人的人感受,只要自己舒服就好。这种模式,同样出现在正月吃饭,大舅也会因为一时心急拍桌子,旁边的舅妈提醒了他很多次,他不但不觉得是好意,反而是觉得是在挑战权威,这种条件式的开关,打开之后,还是挺恐怖的。后面才知道如今近七十的大舅有高血压,在后来他突然离席之后回来的时候才知道,意味稍有不慎,可能会有住院风险。
在场的大姨也会在一些事情上针锋相对,毫不示弱,这种博弈式的交流,是会让我们这些后辈有点窒息的,想逃离。还有那没有参与进来的细舅和细姨。而这中间的矛盾又会牵涉到后辈之间的一些矛盾。
越大的家族,矛盾越多,但是矛盾的背后是一个原生家庭的循环。
想到当时我结婚那会,我们回来过年的时候家族里面的焦点就是我和我的妻子,家族都很关心我是不是过得开心,因为母亲过得很压抑,她会发动所有人来支持我,一旦成立,就变成妻子和我要被迫接受一些建议。如今回头,这种建议实际是一种反作用。从他们后辈的婚姻来看也会无形体现出来无法团结进来,这就体现了原生家庭是一种无形的枷锁,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这个反应就是一个家族的运,这个运在当代可能体现不出来,但是往后看一代就能很快体现出来,节点的人实际有点像一条红线。时间往前推,我看到的都是一家人的团结,共同对抗这磨难的世界,我们家族是一个胜利者,当下一辈逐步出来的社会,下一辈的矛盾就会呈现,实际是将这一代人的优点和缺点放大,家庭内部的性格矛盾就会看得了了分明。共患难而不能同享福,可能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于是基本可以总结,我们家族里面对于媳妇的融入的能力欠缺,没有团结意识,只有对抗意识。但是有答案,就是正月在我妹家吃饭时我有一个体会,就是我们可以以女方的生活理想为主导来给自己定目标,因为每一个家庭里面过得相稳定的前提就是女方的生活理想得到了实现,这里面有我大堂哥,还有在云南结婚成家的堂弟,都是在外地成家,过得到是相安无事,而不是像我们这般一地鸡毛。
在与弟弟分别的时候我也给他建议在女方那边买房,我可以考虑在妻子当地县城买一套房,我们可以选择跳开家庭的束缚,以发展眼光来对待这样的情境,这样既保护了家里人,也保护自己小家里的人,不受情绪困扰,或许这是一个最优解。
如果说这个世界有轮回,我还是觉得奶奶的做法很好,就是积德,不断为儿孙辈祈福。
En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