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見世面更重要的,是見自己!
見世面到底是去見什麼?
見世面,就是見天地,見人心,最後都要回到,見自己。
如果只是盲目的跟風遊玩,又或是只是走馬觀花,打卡每一座名勝古蹟,那樣的話,一切波瀾壯闊都不會對你的人生產生任何影響。
每個個體都是由走過的路、讀過的書、見過的世面而組成的。
人的一生,就是在找尋自己最深層面的真實面貌。
生命中那些使你掙扎奮鬥的、讓你痛苦的每個情境,都是讓你學習如何真實的進一步向靈魂靠近。
01
見世面,就是見萬千世界,萬物合一
見世面,先去見天地。萬千景象,大江大河,以地為軀幹,以天為魂魄,以山川河流為血脈,這便是所謂的頂天立地。
見天地之前,人生有困苦有輝煌,沉溺輝煌,難免止步不前,反倒後退;面對困苦,強加反抗,與世無益,反倒傷了自己。
當我們內在有限制,我們就不允許別人自由;
當我們內心有評判,我們就不允許別人自在;
我們每個人本身就是完美的!然而,念頭、信念、意見與判斷是不完美的,這些干擾與局限我們的程序與記憶,就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它們通過社會與我們的經驗,輸進我們的意識裡。
見天地之後,知山高路遠,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再在意一時得失。
人活在天地之間,一進一退,必然要看清前路後路,看清自己的進,會不會撞到其他人的退;自己的退,是不是卻踩了其他人的路。
見天地,明得失,方灑脫。萬丈高山,千里荒原,旅行的美好,在於用眼睛觸摸最美的風景,再用心將其一一妥善收藏。見過天地之大,人生便少了分拘泥,多了分灑脫。
見天地之後,不再把自己太當人,而是把自己看成水。
生命中的每件事或人,都給你一個清理能量、演進自己、向更高更遠處提升的機會。
你每處理過一個課題,你就不需再次的經歷這些,這也是給你最大的獎勵。再次強調,你永遠不會被別人傷害,除非你傷害你自己。
你也永遠不會被出賣、被低估或不被愛,除非你自己先對自己這麼做。
面對困苦,運用智慧,默默成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知進退,有格局,自然就漫過了這份困苦。
02
見世面,就是見人生百態,眾生萬象
心境決定著你能感受到的美景,一個見過眾生之相的人,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事物,少些計較和成見,去尊重世界的多元。
正如《旅行的藝術》書中所寫:“如果這個世界不公平,或者讓人無法理解,那麼壯闊的景緻會提醒我們,世界本來就是如此,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如果把生命的過程當作是一種修行的話,見眾生就是一種慈悲的覺悟。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見眾生,就會對世人報之以體諒與悲憫,對世道人倫多一分看破與接納。
學會真正的欣賞、接納自己,才會欣賞接納他人。
當你開始欣賞自己,所有的美好都會回到你的身上。
為了發現自己和神性、內在平靜的連接,我們需要回歸實相,並且心領神會地知道,我們已經擁有了一切。
這也將讓我們成為自己,並開始存在於信任與靈感之中,在此,所有完美的時刻都會回歸到我們身上。
無一例外的,當你停止按照自己所處的外在環境來定義自己時,你將接收到更多自己無法想像的東西。
一旦你回復到自己真正的本質,開始欣賞自己,人們也就更能欣賞你。 人們將透過你的愛而認識你,並且尊重你與你的自信。
他們對你的認可,與你的學歷或你所擁有的東西都毫無關係,就僅僅與你本身有關。
從見天地到見眾生,再到見自己,是一個不斷向下走的過程,也是內斂鋒芒的一個階段。 漸漸地懂得了卑微,慢慢地將自己的身段降低,甚至根植到泥土裡去。
見眾生,見眾生皆苦,就不再有怨懟、憤懣。見人心,知人心險惡,就不再有自怨、自苦。
03
見世面,就是見自我追求,自我超脫
王家衛說:“人這一生是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的過程。見自己,不迷不成家。見天地,就是心裡裝得下世界;見眾生,要把學過的東西回饋眾生。”
學會真正的欣賞自己當你開始欣賞自己,所有的美好都會回到你的身上為了發現自己和神性、內在平靜的連接,我們需要回歸實相,並且心領神會地知道,我們已經擁有了一切。
這也將讓我們成為自己,並開始存在於信任與靈感之中,在此,所有完美的時刻都會回歸到我們身上。
無一例外的,當你停止按照自己所處的外在環境來定義自己時,你將接收到更多自己無法想像的東西。
一旦你回復到自己真正的本質,開始欣賞自己,人們也就更能欣賞你。
人們將透過你的愛而認識你,並且尊重你與你的自信。
他們對你的認可,與你的學歷或你所擁有的東西都毫無關係,就僅僅與你本身有關。
學會為自己“清零”,一開始或許有些困難,但一旦你有了覺察的經驗,也就是回到了零的狀態(沒有意見、判斷與期待),你就會想要經常回到那個狀態,哪怕只是靈光一現。
當你越是經常練習,就越容易保持覺察。
當下一個記憶又開始播放,它會迫使你在很短的時間內進行覺察,正因為如此,你必須給自己下一個機會繼續練習覺察並做你自己。
漸漸地,你就會覺得自己像小孩般地自由,只觀察與讚嘆這生命的奧妙。
到了一定階段,相較於毫無覺察的狀態,反倒是保持覺察狀態與做自己變得更容易一點。
一旦你開始練習,你的身心就會記住那種感覺,這種感覺也會常來找你,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了。
放掉那些不屬於你的東西,你就時時刻刻都能到達寧靜與喜樂的狀態了。
見自己,是懂得自省。
見自己,是接納自己。
見自己,是坦誠面對。
見自己,是勇敢追求。
人生短短幾十年,能勘破自己的追求,為之奔走、求索,真正地去努力,去瘋一次,才不枉此生。大道至簡,最重要的是本心,認清自己需要安靜,需要回歸本心。如果一味只能看見別人,就永遠只能在外物的重壓下生活。
見自己,明心見性,撥開自己身上的迷霧,覺出本來面目。 見自己之後,才能真正地做自己。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波瀾壯闊走到最後,都是在見自己的內心,見到一顆永遠熱忱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