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课改专家王红顺校长来到赵营一中
赵营乡初级中学 李兰芝
8月29日开始,赵营一中进入如火如荼的教师培训阶段。先是我们学校的“本土砖家”就课改问题跟老师们做分享,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从三级建模、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导学案的编写以及小组合作等核心问题,为老师们做了浅层次的交流。30日下午,真正的专家来了,全国著名的课改专家王红顺校长来到我校,为我们做了题为《借助课改,提高教学质量》的讲座,三个小时的时间,从备课到上课再到小组建设,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又有接地气的实际操作,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专家的高度和深度。
近两年,赵营一中一直致力于课堂改革,希望通过改革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校发展。要想做好一件事,仅有激情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而我们最欠缺的恰恰就是这一点,所以我们的课改路走得异常艰难,一路风雨,一路迷茫。忽然得知王红顺校长愿意极力挤出半天的时间来为我们答疑解惑,内心甚是激动,更是非常感激。
王红顺校长,不愧为课改专家,简单的了解之后,他就能切中要害,直指问题实质,针对我们课改过程中遭遇的困难直接对症下药,给我们提供科学而且可操作性强的路径和方法,助力我校课堂改革,引领我们走出课改困境。
王校长讲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备课,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备什么?备课标、备教参、备教材、备学情......每一项怎么操作,都有具体指导。备课怎么备?王校长更是给出了九大备课方法,学一退三、强化训练、多一步、建模法、举反例法......每一种方法都结合实例,深入浅出。
王校长的讲解,让我们认识到了备课的重要性,我觉得我们心里更多的是羞愧吧?平时的备课,我们付出了多少?心中有没有课标?对教材的解读是否到位?对目标的设定、对内容的取舍、对流程的安排,我们都用心去做了吗?听了王校长的分析,反思我们的日常备课情况,我们应该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效率不高,主要责任在于我们备课不到位,在于我们付出太少,在于我们不够用心。
王红顺校长讲的第二个大问题是上课,关于上课,王校长又给出了十大课型,每一种课型的流程是什么,还依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给我们推荐一种高大上的课堂教学模式——思维素养双生长课堂教学模式,翻转合作学习的顺序,有效指导学生学习。除了正课,王校长还给我们提供了早读课和晚自习的上课流程。
关于上课,不能不说,因为备课不到位,上课的质量就无法保证,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就是内容随意、流程随意、教师随意、学生随意......早读课和晚自习,我们学校每天都有安排教师去辅导,但老师们普遍重视不够,通常安排的也很随意。王校长分享的“高效晚自习基本模式”值得我们学习,他独创的“1+1x3”学习法,更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这种方法可以让每一个孩子在相同的时间里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关注优生多,或者关注学困生多,都是不合理的,让每一个孩子在每一节课上都学有所获,成就每一个孩子,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最后,王校长给我们分享的是“深度小组合作”。关于这个问题,王校长讲了三点:一是班改与课改一体化,二是合坐——合作——团队——精神共同体,三是个人目标——对子目标——小组目标。通过王校长的分享,我们才认识到,平时我们在小组建设方面所做的所有操作,都只是浮于表面,都只是流于形式,这也是我们的小组建设轻易遭遇“流产”的根本原因。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王红顺校长就是我们遇到的高人,更是我们的贵人。他三个小时的讲座,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犹如醍醐灌顶,也让老师们茅塞顿开。我们课改过程中遇到的所有的难题,王校长都帮我们找到了症结,也都给我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老师们听得认真,听得激动,听得心动。但是,心动不如行动,在专家的引领和指导,让我们在课改的风雨中磨砺自己,在研究的艰辛中成长自己。你只需要行动起来,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改变,你就是一个全新的的你,你就会更有力量!
这正是:专家拨云见日,
课改柳暗花明。
一路星月陪伴,
不惧泥泞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