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华为要裁掉35岁以上员工刷屏朋友圈,当李尚龙体制内的朋友无法回到北京,当meiya告诉你很多人的努力程度根本达不到拼天赋,当“斜杠青年”风靡网络的时候,你突然醍醐灌顶,明白一件大事,要学习,要努力,才能保持随时离开的能力,才能在未来活得更好。于是乎你天天给自己打二斤鸡血,发愤图强。
但是你依旧没有完成年度计划,依旧只看了3本书(预定看50本),依旧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依旧没有转型成功,依旧没有学好英法西日德语,依旧如同去年一样,只是看起来更努力了。
1
微信圈一个朋友,A姑娘,绝对是积极向上的有为青年。今天报名参加网课,明天购买十本图书,后天打卡读英语,周末上“在行”约见5个牛人大咖;什么读书会、沙龙、学习社团更是不计其数。
A姑娘的朋友圈也是每天更新她在学习的新课程,新技能。每每看到这一幕,我都自惭形秽。
但是A姑娘身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时间,她都在向我抱怨在公司能力不行,和老同事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段位级别;应聘新公司,也总是因为能力不行被刷掉;学了N久的英语还不如我这个偶尔听听英语有声书的人厉害;甚至,她推荐给我的书籍,我已经全部看完一遍,她却连封套还没有拆开。
总之,A姑娘自己承认,学了那么多课程,努力了那么久,自身却完全没有任何进步。当然,就算她不说,我也能看出来。简书上面的文章完全不像一个参加过好几期写作培训的人的笔墨,PPT做得也是惨不忍睹,我雅思裸考4分,她复习半年才考了5分,等等……
看到她这个状态,我除了替她累,还是替她累。
2
另一位朋友Y先生,相识于网络学习社团。这哥们有一个习惯,每天早上给所有好友群发一张图片信息,上面都是些散发着迷迭香的励志小句子,诸如:
有人鼓起勇气拼命往上爬,所以就算是阶级难越,但依旧有人鲤鱼跃龙门。
除了责备他人,更要检讨自己。
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着无限可能……
每天在世界的一个点上努力敲击一下,在看似无用功的努力中,时间会给予他意义。
……
这就是他每天发送给我们的一些温馨语录,百分百政治、思想正确,百分百过目即忘。说实话我个人对他这些语录深表无奈。
我压根不知道应该如何回复对方。
3
无一例外,A姑娘和Y先生都是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A姑娘不停报班加群,Y先生成为书籍经典语录搬运工。也是这两个人,我无法确定他们真的学有所成。
A姑娘一直处于被动吸收,所有知识来者不拒,十几个G的学习资料、几十个学习群、数以百计叠加的学习费用,在她来看似乎都已经学会,成为无形资产。可惜她却没有将所学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边做边学。
Y先生就更是惊奇,且不说沦为搬运工与否,就凭只言片语的“好词好句”很难让他人信服;只端鸡汤不给勺子是典型的懒汉,Y先生正在“理都懂,然并卵”的道路撒欢奔跑。如果他能将新知或观点解码,有理有据承前启后,他写的东西也会成为一篇篇质量较高的议论文,而不是如现在这般令受众摸不着头脑,满屏尴尬感。
我曾经既是A姑娘也是Y先生,看似充实上进,实则并未学到太多知识。经过高人点拨和自身顿悟,针对以上两种情况分别进行改进:
1、进行知识分类,深度学习。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的读书学习无法真正学到有用知识。正确方式应该是广度与深度相结合,广度让人不闭塞,深度让人不停留在皮毛。知识学习应遵循“T”形原理,也就是深度广度相结合。
2.运用解码,解构知识。从结构推倒原因;从点推面;串联不同知识点等形成自己的知识网路。
热爱学习自然事件好事,毕竟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随时随地更新自己。面对种类繁多的学习资料,只有真正归纳吸收,知行合一才能成为为己所用的“必杀技”。深入事物的深层,并形成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才能深入观察,探索深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