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起《罗生门》主要是两个部分。,一是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罗生门》,一是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
今天主要看芥川龙之介的小说。
《罗生门》的故事发生在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京都。被辞退的家将游离在街上,偶遇大雨到罗生门处躲避。
所谓罗生门,其实是罗城外城的城门。城门油漆斑驳,连木质的大门,都被人拆下来当柴卖。而“生”这个字更是具有讽刺意味,因为这个城门逐渐沦为了扔死尸之地。群鸦来袭,强盗狐狸做窝。就像当时的破败的社会,群魔乱舞,强盗丛生。
被辞退的家将纠结着,是就这样饿死街头,还是不择手段,“走当强盗的路”,从无办法中找到办法。善与恶的挣扎让他右脸上的浓疮生疼。
这时候,他看到一堆尸体中间佝偻着一个老婆子,双手如给母猴给小猴子抓虱子一样,在一根一根的拔一位女尸的头发。家将一开始是愤怒的,他感觉自己见到了社会的大恶,反感和恶心如松明的火焰一样直蹿上来。这一刻他是坚定的站在善的这边,心底的感触告诉他,宁愿饿死,也不能如老婆子一般,靠亵渎死人来挣得明天的残喘。
他以为这种心情是坚定的,直到他听完老婆子的解释。
这位我拔了她头发的女人,活着时就是把蛇肉切成一段段,晒干了当干鱼到兵营去卖的。要不是害瘟病死了,这会还在卖呢。她卖的干鱼味道很鲜,兵营的人买去做菜还缺少不得呢。她干那营生也不坏,要不干就得饿死,反正是没有法干嘛。你当我干这坏事,我不干就得饿死,也是没有法子呀!我跟她一样都没法子,大概她也会原谅我的。”
既然你认为为了活着拔死人头发可以得到原谅,那我剥你衣服你也不要怪我,大家一样,都是为了生存。
于是上一刻还在为死者鸣不平,认为婆子罪大恶极的家将,这一刻便化身为夺人衣物的强盗。
整个故事在一片黑沉沉的夜中结束。谁也不知道家将到哪里去了,可能饿死在街边,也可能彻底走上强盗山贼的道路,苟活两天死于刀下。
这个故事在讲什么呢?讲人性的善恶一瞬还是这个吃人的社会下为了生存必须流于大浪,以他人的骨血做自己的生存养分?仁者见仁。
最近在看一本书,《自私的基因》。这个作者同样很残酷。她的主张是,人只是基因的容器,人类进化至今,只是基因,那23对染色体为了生存而产生的大型外挂。基因是自私的,携带这些自私基因的人类,也是自私的。
这种自私表现在,我是第一位,为了我自己的生存,牺牲其他生物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就像《罗生门》当中的女尸,为了换口饭吃,把蛇干当鱼干卖。就像那个老婆子,为了做头套卖钱,去罗生门拔女尸的头发。也像那个在善与恶挣扎的边缘,听了老婆子一番解释后幡然大悟,夺了她的衣服,只为了多活两天。
我们都是自私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你不吃人,就沦为他人口粮。
可能你要说,现在不是鲁迅那时的吃人社会,也不是芥川龙之介所处的社会变革动荡时期。我们没那么残忍,不用靠吃人来生存。这就搞笑了,网络时代更是吃人不见血的好么。我们都在消费别人来换取存在感。
明星出轨,我们凑上去把他噼里啪啦一顿骂。
小三上位,我们拉帮结派谴责他真不要脸。
少女在国外失踪,我们打着同情的幌子说她可能沦为性奴隶仍有存活的可能。
还有些更直白的,直接把强奸归于裙子太短,把失踪归于有钱瞎浪。
我们自喻正义,却干尽了龌龊之事。我们自喻善良,却无形在人伤口上撒盐,揉搓进肉里。
这些无形的刀子不是在杀人吗?而我们隐藏在网络背后,看他鲜血淋漓,心中畅快,脸上慈悲。丑恶可能不是很好的形容词。我们只是自私而已,自私到扯下别人的骨肉,只为刷一刷存在感。
你看,我在这里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