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语音听了一遍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 听完大呼过瘾啊, 好多朋友向我推荐, 我终于看了. 也向你推荐.
这次, 就在666计划里将梁宁的每一课再过一遍. 听的爽是一回事, 能真正吸收理解并用起来又是一回事, 需要多几次来回的输出和交流.
欢迎你加入我们的666社群来交流持续输出, 请看 0/666 开启〖666〗小目标
0
产品经理用框架去观察和判断一个人, 这就是产品经理的专业视角. 人对产品都有自己的感受, 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的感受是混沌的, 往往会有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 以及大面积的认知盲点和思维遮蔽.
什么叫认知盲点和思维遮蔽?
1 认知第一层次--感知层
外在表现, 穿找打扮, 口音相貌. 外在的能第一眼感知到到的.
人的感知层, 一部分是来源于天生的, 一部分是来源于角色化的产物.
2 认知第二层次 -- 角色框架层
每一个人都有社会赋予的多重角色, 比如你的职业, 同事, 父母, 配偶. 我们和人谈什么内容, 我们知道什么, 都会被自己的角色所控制.
角色, 可以理解为人的面具吧. 很多身不由己的做法都是因为ta带着这个面具.
基于表面的感知和基于角色化的接触, 都是非常浅的关系, 大家都是在一种人设里交流
打着官腔, 只认规定不认实际情况, 照章办事. 不会和你走心, 谈不上深入交朋友了.
要往深入交流, 我们需要进入第三层
3 认知第三层次 -- 资源结构层
包括一个人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 每个人都不一样.
我们可能都曾处在某一个角色中,但未来会进入到不同系统的不同角色中。
资源结构层是说, 我们所处的外在环境以及家庭背景, 人脉, 尤其是人的精神层面都不一样, 会导致人去往不同的方向.
资源结构, 包括一个人的精神结构和他的精神资源
如何具体理解精神结构和精神资源的含义?
4 认知第四层次 -- 能力圈
能力范围。 能力圈再进去一层是内核, 即存在感。
能力圈的提升可以 ,可以给存在感带来更高的要求; 反过来, 内核层也主导了人的能力圈。
我们可以理解为肉体和灵魂的关系。 能力圈是肉体, 内核是灵魂; 灵魂或者思想层面的格局, 决定了人的能力的上限, 而能力的不断提升, 也让人对自己的存在感改写。 简单说, 存在感就是欲望。
5 认知第五层 -- 一个人的内核, 就是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
你观察一个动物, 它的状态、情绪, 其实都是关乎它的生存需求是不是被满足。
狮子为什么要去咬长颈鹿? 因为要活下去, 所以要厮杀。
一个人为什么奔波、焦虑、不安、机关算尽、上蹿下跳, 因为他的存在感还没有被满足。
我们为什么持续不断的学习? 因为存在感也没有被满足。 人什么时候满足呢? 大约是终点。
动物在奔波和厮打中强健了自己的肌肉;一个人为了不断强化自己的存在感, 在错冲右突里扩充了自己的能力圈。
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感满足了, 其实他的能力圈就不会再扩充了。 好比有些女人结了婚了就不化妆了, 男人满足了就不奋斗了是一样的。
看来痛苦成就人是有道理的。
因此, 最内层的是存在感, 它的外面一层是能力圈。
即, 理解为存在感决定了人的能力圈。 更具体的说, 不需要刷存在感的时候, 你的能力可能会蜕化。 所以, 刷存在感, 是追求进步的表现? 哈哈。 这个很正能量啊。
能力圈和存在感是双向影响的, 能力圈的提升, 也反过来影响你对存在感的认知。
案例搜集
案例1: 李笑来的留言: 用户体验要素, 战略, 范围, 框架, 结构, 表现。 用了另一种说法, 新的视角。
案例2:女孩子为什么“作”, 因为她要刷存在感, 而你一旦给予她存在感上的满足, 比满足表层的物质需求会更让她开心。 有一种慈悲, 就是给对方存在感。
对女人要好一点是有道理的。
思考
男人与女人相处, 如果是简单相处, 停留在感知层就够了, 比如谈个恋爱, 一夜情; 要深入交流就要扒开盔甲进入内在。 社会让人变得不再轻易单纯。 人也不敢随意脱离自己的面具和他人坦然相对, 缺乏安全感?
人是这样, 产品也是这样, 你的产品是停留在感官层还是进入用户的更深意识? 社群呢? 社群如何和用户走的更深入呢? 是发个资讯链接就行了还是关注到用户的需求满足用户的需求?
本文是666计划的第20篇。
2018-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