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永冬泩双月征文第三期【旧】小说篇
(题外话:发布时候心情很沉重,刚刚写到结局时候接到一个电话,我百岁的亲奶奶去世了,奶奶从小将我带大,感情没的说,每次去我妈家看她总是先去和她说话!这两月孩子的事情心很烦很少去,之前好的时候去看她特别频繁,后悔今天没去!我一般不轻易流泪,刚才真的哭了!)
引子: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小时候我去老家看奶奶,看到她常常坐在摇椅上,听着收音机里放出的小曲儿,手里捏着一张泛黄的古老船票,嘴里呢喃着这句话。
我当时不懂这句话的意义何在,只是对那张古旧船票很感兴趣,多次问她要,可奶奶怎么都不愿给我。
后来长大了,听爸妈讲起奶奶年轻时候的故事,心里一阵唏嘘。
奶奶出生在一个封建家庭,祖祖辈辈的思想都是很陈旧,传统的观念,奶奶作为那个时候的新时代女性,想用知识改变命运,去追求自己向往的幸福。
或许那张旧船票就是她向往的自由,和对某君的思念吧!
听爸妈说奶奶当时想要与某君私奔,可最终还是事与愿违,她成了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嫁给了小她十多岁的爷爷,尽管两人相敬如宾了大半辈子,可心里还是带着一份执念。
自爷爷撒手人寰后,爸妈经常劝奶奶搬去和我们同住,可她却怎么也不愿离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我一直很想听奶奶那个时代的故事,爸妈又说得有些模棱两可,于是这个暑期我就提议回老家照顾奶奶。
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奶奶终于答应完整地给我讲她年轻时候的经历……
一、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某古村张姓旧宅内。
“从今天开始,不准你出门,更不准见那个萧清远!”
“你这么不听话,迟早败了我张家门风,脸都让你丢尽了。”
张家阿爸满脸怒容,呵斥着跪在地上的小女儿张阿花。
张阿花接受过新式教育,自然反对阿爸封建思想那套旧观念,不服气地说道:“为什么不能见他?清远见识广学问高,我们很谈得来。”
“你……”
“当初就不该让你去读书,女子无才便是德。”
张阿花缓缓站起身,眼神里仍是充满着坚定,“现在都什么时代了,男女平等,男人可以做的事情,女人一样可以做到。”
“你……”
张家阿爸被气得说不出话,一旁的阿娘开口道:“阿花,你就听你阿爸的吧,别再惹他生气了啊。”
阿爸摆摆手:“罢了罢了,总之钱家聘礼已送来,你给我老实在家待着,等钱家过来迎娶你!”
“我不嫁!打死我也不嫁!钱元宝才八岁,足足比我小了11年!”
“你不嫁也得嫁!张钱两家联姻是在你刚出生时就定下的,原本想元宝再大点,可他身子弱成亲可以冲冲喜,你也可以照顾照顾他。这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张阿爸语气不容置疑。
“太荒唐了,现在这个时代居然还有童养媳的存在!”张阿花清楚阿爸的性格,但她还是想争取自己的幸福。
阿爸握紧手中拐杖,差点就要打向女儿,“什么荒唐!这是祖宗规矩!谁也不容破坏!”
阿娘也劝说道:“是啊,你阿公和阿婆,你阿爸和我不都是如此,日子过得也很好。”
“阿娘,现在时代变了,应该改变一下这种旧思想。”
阿爸手中拐杖重重敲击了两下地面,大声哼道:“我看你是念书念糊涂了!连我的话,祖宗规矩都不放在眼里!”
“你给我滚回房间,不准离开家半步!”
言罢,不顾她同不同意,强行把她带回房间,锁上了房门,还示意阿娘一定看好女儿。
阿娘看在眼里,虽有不舍却也无能为力,张阿花知道父亲的性格有多迂腐顽固,她清楚反抗就是大逆不道,她只能等,等待一个机会离开这里……
翌日黄昏,阿娘如常把晚饭送到了房间,并一再嘱咐她不要再顶撞阿爸,乖乖听从家里安排。
张阿花拿起碗筷开始狼吞虎咽,“阿娘,女儿没有顶撞阿爸,我只是有主见和想法,不想做任人摆布的傀儡。”
“慢点吃慢点吃…”阿娘还想劝说她几句,却被突然进门的堂姐张晓云打断了。
“晓云来了!快来劝劝阿花,你们一向要好。”阿娘看着女儿摇摇头,走出了房间。
看着她吃饭的虎样,张晓云不禁笑了出来。
“噗,我还以为你会绝食抗议呢!”
张阿花放下碗筷,擦了擦嘴角,说:“绝食太傻了,我要吃饱留着力气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不要做被关在笼子里的囚鸟!”
“我书读得不多,不懂你曾说过的什么男女平等,解放女性自由的。”晓云一声苦笑,“我也不敢忤逆家里,父母说什么就听什么,有时候真挺羡慕你的……”
“羡慕我?现在还不是被关在家里,想见的人也不能见。”
晓云神秘一笑,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了一封信件放于桌上。
“昨天有人听说你被家里关了起来,偷偷托我交给你的。”
张阿花开心地拿起信件拆了开来,字不多,短短几行干净利落,字里行间表达出了对方的担忧和思念。
“花:见信如吾,昨儿个听闻君被家里禁足,吾甚感担忧,特写信托晓云小姐带到,望君一切安好,吾定会寻机会拜访府上,以解你我相思之苦!请君谨记,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远亲笔。”
看完后,她将信紧紧捂在胸口,眼神里却流露出担心,以阿爸的性情怕是上门拜访也无用,只能……
“晓云姐,我晓得你大哥在镇里做事,认识的朋友多。”阿花拿出几块大洋握住晓云的手,有些颤抖,“让你大哥帮我买两张去上海的船票。”
张晓云站起身,激动地说道:“阿花,你不会是想……”
“你放心,这是最后万不得已的一计,看看清远拜访我家后的情况吧!”张阿花语气平淡,“不过票拜托你大哥帮帮我,实在没办法只能……”
“那好吧,船票我会帮你,但我还是希望可以从长计议。”
“谢谢你晓云姐!”
张晓云从小和她玩耍,亲眼见证了他和萧清远的爱情,又或许在她的心里,也渴望那份自由,所以她没有拒绝帮这个忙。可是她没有这个妹妹超前的思想和胆量,她不敢做任何违背家里的事情。
而张阿花虽然有这个时代少有的女性魄力,但真正离开却也有所顾忌,正是这份顾忌,让以后的她后悔不已……
二、
在被禁足的两天后,一个闷热的下午。
张阿花为了平复自己焦躁的内心,拿出纸笔开始练字,桌子上已经铺满了密密麻麻的“静”“远”等字。
这时候,阿娘打开了紧锁的房门,和她站在一起的还有堂姐张晓云。
“那啥子晓云阿,你好好陪陪阿花吧!我,我去给你们准备些点心来…”言罢,走出了屋子。
阿娘神态异常,欲言又止的样子引起了张阿花的怀疑,“奇怪,阿娘似乎有什么事情?”
张晓云拉起她,说:“你不知道吗?萧清远来了…”张阿花一听激动不已,想跑出来,却被晓云拦了下来,“…我看你阿爸好像不太高兴,现在过去怕是火上浇油!”
张晓云又把两张船票放到了她手上,说:“票是帮你买到了,三天后中午开船,我也不知道做的对还是错,你一定要慎重考虑!”
“三天后?不就是……”张阿花若有所思的时候,阿娘神色匆匆地小跑了过来,她急忙收起了船票。
“阿花,快,快去前厅看看,劝劝那个萧清远让他赶紧走,不然我怕你阿爸真会打死……”
话音未落,张阿花立马着急地往前厅跑去。而此时的前厅,萧清远正跪在地上,大概是想用诚意打动阿爸,但阿爸压根没有半点感动,反而直言女儿三天后就要嫁入钱家,让他别来纠缠。
“伯父,我知道我现在没能力,但我会努力让阿花过得幸福…”
“自古没有妻休夫,更没有女家退婚的道理,我张家绝不会做让祖宗蒙羞的事!你给我滚……”
“阿爸!”
眼看阿爸的拐杖就要打向萧清远,张阿花及时冲出制止了他。
“你,你出来做甚!给我滚回屋去!”说话的同时,眼神凌厉地看着阿娘,似乎在职责她没有看住女儿。
张阿花扶起跪着的萧清远,厉声道:“清远做错了什么?您就要打他!”
“哼!他今天来我张家就是错误的决定!我没把他送官查办算轻的。”
“送官查办?他犯什么法了?是你们太迂腐,思想太古板了……”
“你…赶紧让他滚,离开我们家!”阿爸气得双手发抖,阿娘上扶着他,看着女儿劝道:“快让他走吧!晓云,拜托你带他走吧!”
看着此情此景,又在张晓云的劝说下,萧清远纵使有万般的不舍,也只能无奈地离开了张家。
张阿花想要追上去,却被阿娘拉住了,冲她使了使眼色摇摇头,阿花却语重心长地说道:“阿娘,让我最后跟他道个别,我保证从此不会见他了!”
她轻轻挣脱了阿娘的手,追了上去。或许是动了恻隐之心,阿爸竟然没有阻拦,只是摆摆手,叹口气:“罢了,你去看着她,别让她做任何出格的事。”
张家门口,晓云陪着出来后就回家了,只留下萧清远落寞的徘徊在附近不远处。
“清远!”
听到这个熟悉的叫声,他笑得如同孩子般灿烂。
张阿花跑了过来,她把萧清远拉到阿娘听不清的位置,掏出了一张船票塞给了他。
“阿花,这是?”
“这是三天后中午去上海的船票,我托人买了两张,这一张给你…”握着他的手微微有些颤抖,泪水在眼睛打转,始终没有流下来。
“三天后我想办法逃出来,若是没有等到我出来…你,你就自己去上海…忘了我……”
萧清远摇摇头:“我等你,我一定等你一起走…”
就在两人深情凝视时候,阿娘大声咳嗽了几声来提醒女儿,张阿花不舍地挣脱他的手,声音哽咽。
“清远,两情若是长久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萧清远在两步一转身的痛苦回眸下,身影渐行渐远!两人谁也没有料到,也可能他们自己都清楚明白,这次的见面竟成了永别……
有时候张阿花挺痛恨自己的,空有前卫的想法和知识,却无法改变村里人封建愚昧的思想,更恨自己向往自由,却狠不下心毅然决然地离开父母,但这次她要试一试,若真能成功逃离,安顿好后一定说服父母一起过去……
离钱家迎娶的日子越发接近,张阿花心急如焚,期间她甚至写好了告别信,找机会逃离,但均被阿爸发现强行锁回了房间。
此后,阿爸还特意找了两个人看守,张阿花再也没机会离开,直到钱家的花轿来家里,阿娘才打开门替她梳妆打扮换上新娘装,不舍地送她上了花轿……
此时的张阿花不知道萧清远是仍然等着她,还是已经离开了村子,但她深知此刻他们是一样的痛苦绝望。
囚鸟最终还是没有逃离牢笼,没有实现她向往的自由,纵然有千万般的不愿意,她还是坐上了花轿,在热闹的吹吹打打下,盖上了红盖头……
尾声:
暑假的两个月里,我都住在老家照顾奶奶,隔天就听奶奶讲她的故事。
我问奶奶萧爷爷写的那封信还在吗,奶奶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精致的樟木盒子,盒子里有一封信和一支簪,还有一张旧照片,照片背景年代已久远,背景下两个面容姣好的年轻人依偎而立,笑得很甜蜜!
奶奶很珍惜这些不值钱的古董,保存得很完整,我想她一定想在有生之年再见一见萧爷爷吧,我更能想象当时萧爷爷在村口等啊等,等啊等,等不到奶奶,却等来喜庆的鞭炮声的那种绝望与无奈……
其实我更想听奶奶和萧爷爷当年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的故事,我想那定是一段非常刻骨铭心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