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头号玩家》在中国票房口碑双爆,豆瓣评分达到9.0(一度为9.2)。而由此引来的关于游戏的热议,也是众说纷纭。
而即使在如此开元的今天,提到游戏,尤其是电子游戏,就连作为主要玩家群体的90后,依然会收起笑容,操着一口过来人的语气跟你讲:
“天天就知道玩游戏,你还能干点啥?”
“要是把玩游戏的钱省下来,都够买一辆车了!”
“眼睛发涩?脖子酸?脸色差?身体虚?继续玩游戏啊……”
“真没出息!天天在游戏里找存在感。”
“要是少玩点游戏,会没有女朋友?”
……
尽管ta可能刚用阿珂拿下“Penta Kill”,当然ta也可能刚刚经历了“落地成盒”的悲剧。
既然要讨论游戏,那么首先我们应该试着去了解,游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游戏开发商认为游戏是拿来赚钱的商品;
软件工程师认为电子游戏不过是一堆编码;
设计师认为游戏其实归根结底不过就是个规则,说白了叫“玩法”;
而有些学者认为游戏的本质就是艺术。
可是,对于作为“玩家”的你而言,游戏是什么?
95年应届毕业实习生,Q :工作那么累,我只是想放松一下
每天,Q从刺耳的闹钟声里艰难地爬起来,时常照顾不到“咕噜噜”抗议的肠胃。挤上一个小时的地铁,惊心动魄地踩点签到。堆起微笑,面对上司和同事的吆喝声和客户的抱怨声。好不容易到了下班时间,拖着一身疲惫,在夜色和城市的灯光里,经过匆匆的人群,钻进与朋友合租的小屋。吃过饭,瘫在椅子上,不想说话、不想学习、不想动,额,动动手指还是可以的。
“玩游戏可以什么都不用想,我只是想在这个嘈杂的信息时代、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里、在即将或者正在面对的生存压力中,每天可以有时间喘口气,屏蔽掉烦恼和焦虑。”
“在游戏里,不用伪装,输了就叹口气,赢了就开怀大笑,我觉得这样可以调节我的情绪,第二天能够满怀热情的继续开始我奋斗的人生。”
游戏确实是大脑的“兴奋剂",从某些方面上说,不失为一种良药。
新西兰的调研者们曾对患有抑郁症的少年进行游戏治疗,这款特别设计的SPARX游戏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乐趣,也比传统的咨询更为有效。
该调研的样本人群为168名青少年,平均年龄为15岁,此前都曾求助或者遭遇抑郁症烦恼。其中一半的人被随机选出来使用传统疗法,另外一半则用游戏方式。玩游戏的青少年们治疗效果非常好,44%的SPARX玩家抑郁症痊愈,而普通方式治疗的青少年仅有26%摆脱了抑郁症。
91年某央企白领,W:游戏里我认识了现在的女友和一群可爱的“老铁”
我想,每一个人心里都隐隐约约藏着一个江湖梦。W也一样,大学时开始玩某古风武侠角色扮演网游,起初,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武侠情怀。
他在游戏里是一个少林和尚,每天练棍、抄经。直到有一天,他在沙漠里看见一个黄衣女子,被一个骑马的军爷一枪挑翻在地。黄衣女子踉跄地爬起,又被一脚踹倒。于是,他拿起降魔杵,横在黄衣女子身前……
后来,每次他去抄经,经碑旁都会有个女子,托着腮冲着他笑,“大师,又来抄经啊”。
再后来,他们成了情缘,面了基。并没有小说里迂回百转的狗血剧情,就是这么自然地走在了一起。
他们喜欢节假日的时候攒一波聚餐,叫上游戏里她的师傅和他的好友,笑着闹着聊着天南地北,一段情话仿佛能说到地老天荒。
有人说,游戏最重要的就是交互。
很多年前,有一个词儿叫“笔友”,两个从没见过面的人,隔着万里千山,靠着一枚邮票、一张信封也可以建立深厚的友谊。而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写信了,笔友也进化为“网友”。而游戏里的网友,陪你打过团,帮你加过血,为你挡过子弹,ta不会像通过社交软件认识的那些人——两个寂寞的灵魂刚好都碰上需要解决生理需求的身体。
在茫茫人海中,时间的无垠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好遇见ta,你会慢慢了解ta,也许你们成为了知己,幸运些你们可能像W一样遇见自己的另一半。
98年某高校大学生,E:这是我的爱好
从初中开始,E会把自己攒下的零花钱用来买游戏盘。他屋子里将近半面墙的柜子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游戏碟。网游自然也不会落下,从WOW到DOTA、LOL,从“农药”到“吃鸡”,E自己都会感慨自己除了吃穿,其余的钱全都花在游戏上了。
“如果你是一个篮球迷,为了得到一双科比限量版的球鞋,你也可能会花掉自己两个月的工资;如果你是个音乐迷,当你喜欢的歌手来你的城市开演唱会,几百几千的门票对你来说可能也不会多么舍不得。而我是个游戏迷,就算是‘氪不改命’,为了自己的爱好花钱,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他会认真的对比相似游戏的画面、操作、技能特效、机制、bug等等,对于已知市面上的几乎所有游戏都如数家珍。他会研究有关游戏的一切,他说玩游戏的人群在海马体、前额皮质以及小脑等方面的能力会得到锻炼(以上三部分分别负责人类的空间导航、记忆存储、策略规划以及动手能力)。他告诉我英国调研者发现,特殊的游戏可以增加玩家们的大脑灵活性,尤其是策略游戏,而科学家们把大脑灵活性称之为人类智力的基础。该调研在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和伦敦大学进行,对72名志愿者玩《星际争霸》或者《模拟人生》前后进行了心理学测试,这些志愿者在6至8周的时间里玩游戏累计时间40个小时。该调查发现,玩《星级争霸》的测试者们在心理学测试方面的表现明显提高,在完成灵活性认知任务方面速度和精确性更好。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Jason Allaire说,“不管是一个特殊的游戏还是像《魔兽世界》这样的游戏,都需要一定的脑力和能力,每次玩这样的游戏就意味着对脑力和能力的锻炼,就像你锻炼肌肉一样,持续规律的锻炼可以让你更强健”。
有人说玩游戏对于孩子们的大脑发育不利,但帕多瓦大学的调研结论却是相反的。意大利调研者们发现,玩快节奏的游戏可以提高阅读困难症儿童的阅读技巧。该调研团队把7-13岁的孩子们分成了2组,让其中一组玩一款叫做Rayman Raving Rabids的游戏,而另一组孩子们玩低速度的游戏。在随后的阅读能力测试中,玩动作游戏的孩子们阅读能力表现更好而且更精确。该调研的作者表示,动作游戏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度,而这个能力对于阅读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但前面说的种种,再怎么“冠冕堂皇”,我们还是不可避免地看到了新闻报道中“玩物丧志”的少年,他们沉迷游戏,荒废学业,甚至因此走上不归路;也经常看到在游戏中,各种小姐姐小哥哥被骗了钱、被骗了感情;更有甚者,长期玩游戏断了手腕、伤了脖颈,休克进了医院……
真是太可恶了!
所以,
沉迷虚拟世界当然是游戏太有诱惑力了!
“出口成脏”都怪游戏环境太恶劣!
身体健康出了问题自然是熬夜玩游戏要背锅!
这样,我们就可以继续一边玩着游戏一边骂游戏实在无耻。
如果你真的碰到了上面的问题,我简直能给你免费画一张像——一个不自律、不自尊、不自爱、没有社会辨别能力、不会理财、不懂家庭教育还不自知的你。
可恶的游戏里你却没看到你已经变成了曾经讨厌的那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