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薇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操
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在《三国志》中,曹操被誉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然而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却被描写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奸雄”与“英雄”,一字之差,却代表了后人对他截然不同的态度。虽然说《三国演义》是以刘备为主角,颇有几分维护皇室血脉大统的意思,自然对做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大逆不道董卓,曹操等人的态度贬大于褒;但是从历史的角度看,曹操不仅挟持天子以主张“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强调师出有名,符合道义。在战略战术上灵活多变,因事设奇、任势制胜,兵不厌诈。
史书记载,曹操是一个思想十分前卫的人,他的思想跳脱出了儒学的条条框框,甚至跳出了当时的一些约定俗成的惯例。从政治上看,他用人不看背景身世,只看能力,而从军事上看他在战略战术上灵活多变,因事设奇、任势制胜,兵不厌诈。并不受兵法书的限制。他重视发展,以人为本,但是也冲击了当时领地内一些权贵的利益。也许正是因为曹操的这些行为无法为旧时人所理解,所以在小说里才会在“雄”前加一个“奸”。
史书中的曹操更加真实一些。在我看来,曹操无疑是一个英雄。就如同鲍信说的:“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曹操以挟天子的手段,快速地把混乱的社会拨乱反正。这一招也许有违忠臣的原则,但局势注定,曹操不会是忠臣,而是明君,而这一招确实为他后来的称霸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论这一手在后人评论如何,在我看来,曹操敢于做出这一番行为,他已经是一个英雄。更何况曹操位居高位时依旧生活简朴,政治上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治军严整,法令严明。这一切都是曹操足以被称为英雄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