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一百文,指甲盖大小圆圆一枚镍币,能买到什么?一瓶矿泉水,一包零食,一根铅笔,最便宜的一枚寿司……正常的超市里,一百元只能买到最廉价的商品。只有在某种类似中国「两元店」的百元店里,一百文日元或许能买到一些接近腐烂的香蕉、快过期的食品。百元,是日本商业定价体系最低的标准。
斋藤家的一子在某家百元店里打工,她32岁,处女,死宅,肥胖,丑,蓬头垢面,和家人闹翻了,独自赁屋居住。她自称「百元女孩」,电影《百元之恋》的女主角。
如果人也可以定价,她是那种会被底价出售的女人。
献给失败者的励志片
电影《百元之恋》荣获2014年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第八名。它讲述了由安藤樱饰演的“百元女孩”一子如何从颓废中振作,从逆境中成长为一名女拳击手,站上职业拳台的故事。听起来有点儿像《百万美元宝贝》,是吧?
那你可错了。
影片自始至终,女主角斋藤一子没有获得任何世俗意义的成功。没错,她确实和家人和解了,但她也失去了在百元店的工作;她跟心上人、退役拳击手狩野在一起了,不过在此之前她被同事趁酒强奸,并且男友也很快另寻新欢,离开了她;最重要的是,她费劲千辛万苦登上拳台,挥出了一记漂亮的左勾拳,但有什么用呢?她终究还是被对手击败,以压倒性的优势。
从情节设置上看,《百元之恋》一点都不励志。它有激昂的音乐,但少了群众山呼海啸般的喝彩;有快速的剪辑,没有功成名就后的顶礼膜拜。尽管如此,它依然是年度最好的励志片,因为它的内里燃烧着励志片的魂。
什么是励志片的魂?是激昂的改变。主角有多成功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是否有改变?结局是鲜花还是失败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有多向上和昂扬。
如果把励志片主角的轨迹化为一条曲线,它一定是一条倒抛物线:起初平缓或波动,在后半段开始陡然上升,耸入云霄。影片结尾,在家人、教练和前男友的面前一子一次又一次地倒在了拳台上,有什么关系?因为对比之前她自暴自弃、几近崩溃边缘的状态,她是成功的。
恨比爱更强悍
影片前半段,主演安藤樱演活了一位大龄失败剩女。她的生活黏稠、凝滞、毫无希望。她犹如激不起任何微澜的一潭死水,永远是一副逆来顺受的表情。和同事聊天、和狩野约会、看拳赛、甚至被猥琐男同事强奸后,她始终面如死灰。直到和狩野同居的那一夜,她终于哭了,而后又笑了。
有了表情,就有热情,她心底有火焰点燃了。
狩野带来些许的爱只是一剂安慰,并未让她踏上拳击的道路。真正让一子的能量熊熊燃烧反而是——「恨」。「拳击是我的梦想。」在她郑重其事地说出这句话之前,没有人相信她会晚拳击。她去拳击馆报名了,依然一副无所谓的表情,学起来动作走形,胳膊有气无力。当她在街头揭穿男友狩野出轨时,心中的恨意被激发出来,她才奋发向上,出拳迅猛,电影的调子也变得昂扬起来。
恨是一头比爱更加强悍和凶猛的野兽。尤其是对拳击这种以命相搏的运动来说,恨比爱更有效。影片中狩野最后一场拳赛之后的酒馆一场戏,一子问了狩野两个问题。第一个:「你认识对手吗?为什么你要拍他肩膀?」她得到答案是拳赛的礼仪。这个问题被许多观众注意并反复提及。第二个问题,其实更加重要。它或许隐藏了导演试图表达的私心:「打拳击,心理要有恨吗?」狩野用拳头狠狠地重击了猥琐男同事的腹部,回答道:「要有恨。」
果不其然,一子被激起了对狩野也好、对自己也罢的仇恨之后,她的改变真正开始了。她跳绳、跑步、训练体能,学习拳击技术,出拳犹如猛兽。拳馆的老板和教练劝她不必这样努力,换来的只是她申请参加职业拳击比赛的申请。你能想象教练脸上错愕和不可思议的表情吗?
如果说丧失热情是最沉沦的颓废,那么激起人们向上的动因,往往是一种爱恨交加的情感。真实生活之中,恨产生的动力,比爱更强大和澎湃。虽然在废寝忘食的训练和改变之中,一子慢慢消解了恨意,但毋庸置疑瞬间驱使她改变颓丧状态的动力,不是一直隐藏对拳击不灭的热情,而是她内心强悍的仇恨。
影片最后,一子走出体育馆,对着前男友大声哭泣“好想赢好想赢”时,她早就不是影片开头那个颓丧的、边缘的、自暴自弃的一子。她历经了凄苦与奋斗,内心趟过爱与恨,她改变了自己,从而改变了命运。
一子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