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讲有效沟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第二条——性质。
我们说的性质一般指的是分歧的性质。
分歧是沟通绕不过去问题,只要是两个独立的人,就不可能完全一样,要与他沟通合作,很大程度上便涉及分歧。
我们进入这个沟通情境:
假如你是一个律师,最近为一个穷凶极恶的犯人辩护,所有人都希望这个罪犯死,而你以高超的专业能力让他情境好转。所有人都有人权,罪犯毅然,这是作为律师职责。而你的亲人却很失望,认为你为了钱去做昧了良心的事。
你该怎么同亲人沟通这件事情?
这个问题几乎不涉及利益,只涉及三观。
我们可以粗略的将沟通的分歧分为两种——利益的分歧和认同的分歧
对有形价值承载物的争夺就是利益分歧。这是最普遍的分歧,都说人类的一切争夺都逃不开利益二字,话虽不错,但分歧绝不仅仅只有利益,还有认同的分歧。
也许你会有这种体验:当你在刷朋友圈或微博时,突然看到一个关注的人在某个议题发表了观点,冲击到了你的三观,感到了被严重冒犯。你几乎忍不住要骂他,为什么自己会关注这种人。然后你拉黑了他。
当别人的行为冲撞到自己利益时,你会反应并行动,但并不会感到三观被冒犯。
认同有五大支柱,称为BRAVE, 即信仰(beliefs)、仪式(rituals)、忠诚(allegiances)、价值观(values)、情感上的重要经历(emotionally meaningful experiences)。这五大支柱构造了你内核,形塑你的精神,不容丝毫冒犯。
记住!如果发现对方和你的分歧,不仅仅是利害得失,还触碰到对方的精神内核,请马上停止对话。不论是理性的协商,还是摆事实讲道理都没有用。当道理与信仰相冲突时,赢的从来都是信仰。
哪怕道理再浅显,信仰再荒谬。
如果没有停止,继续深入下去,双方的情绪很快就会被激活,对话双方都会进入一种“眩晕”的状态。在这种状态里,他们看不到别人,只看得到敌人。他们不会认为对方只是提出不同想法的普通人,而是想摧毁自己的恶魔。
接下来就是捍卫自己精神认同的圣战,我代表的是正义,是全世界都该认同的常识。这些宏大的词语会让人产生英雄的体验,会营造出神性,而对方居然会与之作对,这难道不是敌人,不是恶魔吗?
哪还会想到,对方只是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
当我们与对方已经产生了分歧,该怎么办?
别讲道理,就讲故事吧。你永远可以相信故事力量之伟大。
在故事中,当了解了对方所处的情境,对方的所思所想所感,才能让他把你从邪恶的标签里抹去,重新认识你。让他把脚伸到你的鞋子里去,让他体会到对方的处境和感受,同理心才会出现,分歧才可能弥合。
叙事永远比讲理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