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赛标
集镇化的时代,购买一层套房成了乡镇生活的农民的梦想。白天囹在套房,晚上溪桥上成排纳凉闲谈,算是我居住的小镇单调生活的一大景观。
我生活的小镇本来幸福指数是很高的,有古朴的初溪土楼,深厚的侨台祖地,潋滟的温泉碧水,还有青山田园、原乡小吃。但是,乡间小镇,地方狭小,房子却越建越高,幸福感就起了皱褶……
由屋子变成楼房,是生活质量提升的标志;由楼房变成套房,是生活品质下降的无奈。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拥有一层鸽笼似的套房还算是幸福的,因为它还有配套的花园小区,供紧绷的神经休闲漫游。
套房的底层阴暗低矮得只能停车。如果设计得高点,底层就可作为住户红白喜事的公共场所,就如土楼的公共厅堂与天井。套房的房间门窗也被取消了,房门一关,空气无法对流。套房的私密性最弱,来二个亲友只能拘囿地打地铺。
当晕染的灯光替代了明净的阳光,嗡嗡的电扇替代了悠悠的自然风,光滑的磁砖地板替代了湿润的泥土草地,人类回归大自然的天性就被揉碎了。套房丛林越来越高的时候,幸福就离生活的本质越来越远了……
当土楼营造技艺传承人徐松生先生与我聊起套房话题的时候,我们忘记了时光的悠悠流动。鹤发童颜的他,笑起来脸上显出一种孩童般的纯真与腼腆。眼神朴厚而聪颖。
他因为建筑了十几座客家土楼,总结出独到的“楔形夯法”“定位槽法”营造技艺,被广东大埔县请去维修获八项大奖的电视剧《嫂娘》的拍摄地花萼楼,以及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祖居中翰第而声名大噪。面对央视《走遍中国》的镜头,他的脸上也还露出一丝羞怯。
但是,现在,谈起套房应怎样吸收客家土楼的精华与神髓,他细音如水,忘记了羞怯,忘记了时间的存在。他拿着笔不时在纸上画着。建洋房是大势所趋,挡不住的,我担心有一天土楼营造技艺真要失传。他忧戚地说,不过,我希望建洋房的师傅能够吸收土楼的优点,将土楼的优秀技艺揉进洋房中。套房是洋房的局部、细节,也要设计得科学、舒适,没有阳台是建筑的大忌。
他以自家的三层洋房为例。他特地设计了一个天井,阳光正暖暖地照射下来,空气在对流地漫散……大厅里有柔和的波光在脸上温馨地脉动,让人依稀忆起大土楼的意象与生活。
他打比方说,建洋房是机械化的复制,凭的是图纸;而建土楼是个性化的刺绣,凭的是经验,所以土楼是有生命的鲜活的。每个建筑师手下,会呈现一张张土楼的脸孔。 建筑土楼的奥妙在于变化无穷,真正的大师要能预测每道营造技艺的变化。
比如,维修花萼楼时,他采用了“定位槽技艺”:即在旧、新墙之间设置一个沉重的“水泥定位柱”,各嵌入旧、新墙几十公分使新旧墙牢固地“焊接”。如果不这样,新旧墙就可能因缩水不同而产生内外的位移。
维修初溪村“最奇特圆楼”集庆楼,困难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当他想矫正一根歪斜的立柱时,不料根本扳不动它,似有几千公斤的暗力在推着立柱,原来整座楼510根立柱都是与众多梁、檩相勾连的,它们形成了不同方向的向心力;就像一排排欹斜着身子站队的人,有一股看不见的倾斜力冲向中心点。
徐松生采取了先另立旁柱、锯断横檩,阻断向心压力的办法,然后再或更换或矫正立柱,一步步地把五百多根柱子维修好了。
集镇里的“光华宾馆”是徐松生曾经维修过的土楼宾馆。里面有阔大的院落,缤纷的花圃,玲珑的亭子,恬淡的阳光,静谧的水池,长长的楼道,斑驳的古碑,还有一棵硕遒的桂花树,飘散出幽雅的芬芳,与湿润的泥土芳香,一起蓬勃着生命的律动。
以前,我非常喜欢它的古典氛围。前几年,被开发商改建成套房出售了。我的美丽记忆碎成五瓣。
建筑大师说:建筑是靠文化生态而活的。一个没有思想深度的建筑师是建不出生态套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