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年,当三藩之乱被平定后,湖广道御史何嘉祜上疏要求给康熙皇帝加“尊号”,康熙皇帝拒绝了这个要求,理由是:“前议撤三藩时,令议政王大臣等会议,言不可撤者甚多,言宜撤者甚少。朕决意撤回,乃吴三桂背叛,各处驿骚,兵民困苦。今蒙天地鸿庥,祖宗福庇,数年之内,幸得歼灭贼寇。若再延数年,兵损民困,则朕决意迁撤之举,何以自解耶?”
尊号: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
当群臣再次要求给康熙皇帝上尊号时,他又一次拒绝。康熙皇帝撤藩是担心“三藩俱握兵柄,恐日久滋蔓,驯致不测,故决意撤回”,结果“不图吴三桂背恩反叛,天下骚动;伪檄一传,四方响应。……忆尔时惟有莫洛、米斯翰、明珠、苏拜塞克德等言应迁移,其余并未言迁移吴三桂必致反叛也。议事之人至今尚多,试问当日曾有言吴三桂必反者否” ?
显然,我们可以从他的言论中发现,之所以不立尊号的原因之一是:他觉得自己在撤藩的这个决策上出现了巨大的失误,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原因之二呢来自百度百科:康熙曾言:"加上尊号乃相沿陋习,不过将字面上下转换,以欺不学之君耳!" 他认为立尊号是一种陋习,不远继承。根据史料可以发现在清朝是,尊号变得冗长而繁杂,如慈禧的尊号是"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圣母皇太后,康熙拒绝也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