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后知道如何去平衡情绪,如何让自己去表达和转化。平衡自己的情绪,不像过去那么容易激动了,而且慢慢的能够变得有理性,不太冲动了,能够接纳情绪,同时学会有效的暂停了。
忽略,拒绝情绪是一种暴力,正向表达情绪非常重要。自己过去挖的坑开始慢慢的填补,开始修复自己的亲子关系。不过在修复关系的过程中,孩子不太领情。因为他们还记得过去你对他们的伤害,还记得你过去挖的那些坑,他们并没有完全的信任你,还把过去不愉快的事情又搬出来,那么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呢?
我们已经开始走在建设性的方向,可是过去做出的一些伤害性活动或者破坏性的言行,并没有因为我们当前的改变就一笔勾销,为什么?情绪具有累积性特征,它可以跨越时空,跨越人物。情绪是内心的感受,是生理通过身体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
你过去有过指责,内心感到非常生气和愤怒,在身体上的表现会是呼吸急促,或者嗓子大起来,特别想跟他去吵架。如果当时你对对方的破坏性情绪越强越强,在他的身体上留下的烙印会非常深刻。
如果我们这个坑挖得越深,你需要越长的时间,需要有更大的定力去慢慢一点点的填补。尽管你现在已经开始走向了建设性的表达情绪,建设性去做一些事情,没有做破坏性的事情了,并不意味着过去挖的坑在今天你当下的转变就马上取得成效。因为回到过去几年前,他情绪的强烈程度非常深,日子越长,他累积下来的时间越长,你需要更长的时间更真诚的方式让对方切实的感受到你的改变。
虽然现在在尽力修复这种关系,可是孩子还会对妈妈过去的事情而耿耿于怀,不愉快已经贴在胸口上了,说明孩子曾经受到的情绪伤害比较严重。现在并没有完全的修复,他需要用这种方式来考验你真的改变了吗?如果你又到回到以前破坏性的老路上,他会坚信:你就是对我不好,你就是不爱我,你就是这样不会改变的一个妈妈。
当你刚开始学习成长的时候,你会发现好像遇到的挑战更大了。因为你已经改变了过去他们习惯了的互动模式,你变得更平和更有建设性,他们反而不习惯了。他们还没有改变,他们还会用旧有的模式来挑战你。这时候你需要继续走在健康的建设性道路上,让他们逐步感受到你是越来越平和,越来越稳定,越来越淡定,不再做那些破坏性的事情,假以时日,我相信他们会感受到。
为什么对最亲密的人最容易产生情绪,因为面对家人时,我们是无所顾忌的,是最本能的一种呈现,是最原始的一种呈现。如果能考验一个人真正的智慧和定力,就看他怎样对他的家人,如果他对最亲密的人做到彬彬有礼,就是真正的情绪平衡和淡定。
如果过去的破坏性越大,他和你之间的信任和连接受到了伤害,你需要修复的能力越强。如果我们在路边不小心碰到了别人,会很谦虚的说对不起。同样对待你的家人,你曾经伤害了他们的心,依然也需要从内心深处化解这种情绪。
这时需要真诚的跟对方说对不起,过去因为我的无知,那个时候不懂得情绪该如何去管理,如何去平衡自我,所以做出了一些伤害你的事,我真诚的对你说对不起。如果这个伤害非常重,是需要诚恳的道歉,弥补来扯平。
如果我们俩扯平了,让过去的就过去吧!让我们一同携手看到现在,面向未来。你可以去感受下过往的行为,如果还有余伤的话,感觉下有没有想和他化解的冲动,重新和孩子创造一个新的未来,在创造新的未来之前需要先跟过去和解,需要对伤害进行弥补。
每个人都会做错事,每个人都会犯错,不是犯错了说声对不起就算了。如果我们犯的错误越大,伤害性越强,就需要一些实实在在的弥补。比如你可以跟对方说我伤害了你,我想做出一些弥补,你需要怎样去弥补让你内心会好受点呢?这种弥补可能需要行动,可能需要某种仪式,然后跟对方一起真正放下过往的伤痛。
面对累积性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时会冲刷一切,但有时会让我们的伤痛历久弥新。面对伤痛,你能够面对吗?面对是要勇气的,勇气是来到建设性情绪的第一步。
我们每个人犯错的时候都是要付出代价,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你伤害了我,确一笑而过,就会留下积怨。
我们会做出一些弥补,有些妈妈会拿物质去弥补,他想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还是要注意分寸,这时你依然可以拒绝他,依然可以跟他讨价还价,一同协商。当你自己勉强那样做时,在你的心里又落下了新的不平衡情绪,所以当你做弥补工作的时候,需要考量你的内心平衡吗?区分下放纵和接纳的区别。
放纵是完全迎合孩子的需求,不对孩子做任何的要求。如果用两个象限来看,横坐标象限是对孩子的支持和爱,对一些条件的满足。纵坐标是对孩子的要求,要求他的行为符合家庭的价值观,要符合这个社会的社会准则。对孩子有所管教,既有要求又有爱和支持,你就是一个权威型的家长,权威型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是有威信的。
对孩子进行管教,管教孩子的行为要符合价值观和社会规则,在范围内来做事。如果孩子在课堂上捣乱,干扰纪律,接纳不管教,就是对孩子的纵容。放纵对孩是有害的,因为他不知道分寸和界限,她不知道这个社会的规则是怎样的,如果他来到社会中,就会处处受挫。
管教并不是让孩子完全按照我们的方式去做,可以给孩子空间去犯错,在一定的规则内犯错,让孩子知道安全的边界在哪里,同时又感觉到爱。自由并不是完全没有边界的,有边界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我们接纳对方的情绪,也要注意对方是不是用情绪在操控我们。无论孩子还是大人,他们通过愤怒,通过吼叫,通过哭闹,用情绪化的方式来要挟我们,你知道他是在做情绪的操控。这个时候你需要坚决的说不,如果你想要获得某件事情的所有权,或者得到某种特权,你需要心平气和的我们相互来交涉,相互来协商。如果用情绪化的方式,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他只要一有情绪就就可以满足他的要求,这也是一种纵容。
(来源于幸福双翼家庭大学郑海英老师的语音辅导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