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脑出血病人的康复之路》发出后,我接到了很多反馈,尤其是病友群,大家给了我很多鼓励,还有个病友,让我写一下“足内翻”。
我毕竟只是个病人,写的也是自身经历和体验,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些经历也很有必要写出来,从病人的角度出发,这些经历对病人和陪护有借鉴意义,对于医生,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佐证他们的治理方案。
脑卒中,无论出血还是脑梗,很多症状类似,那就是一侧肢体不好使,最典型的是“足内翻”。
似乎被巫婆施展了魔法,脚的外侧就是抬不起来了,有不少人买了矫正器, 强行固定,或者打上绑带,包得和粽子一样,我个人认为,视情况而定,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是不建议用的。
治疗足内翻有两个动作,一是勾脚腕,一是站斜板。康复师会告诉你,能练多久练多久。
我的经验呢,就是坚持站立,感受脚底着地的感觉。 起初,我感觉自己的脚好像从脚心那里被分成两瓣,中间隔着一条线,踩在地面的感觉,脚心那里是空的。
这种感觉一直伴随我出院后的一年多,忽然有一天,我自己按着脚心,那里木木的,我加大力气反复搓,感觉很舒服,好像被堵的沟渠给疏通开了!我再着地,自己感觉,脚掌着地面积大了!
我把这一发现告诉爱人,从此他就又多了一活,每晚给我按脚,我还把这一发现录了视频发到病友群分享给大家。
划重点:我忽然有个幼稚的想法,这脚板好像跷跷板,一面高起来,那另外一面自然就低下去了,高起来的原因是里面的一根筋收缩得太紧,按摩,慢慢把筋擀开,自然跷跷板就平衡了。
那段时间,我沉醉在自己的发现中,每次爱人给我按完,我就迫不及待光着脚板在底板上走来走去,感受那种平稳带来的快乐。
当然,这是后话提前说,按照康复进程,两个疗程后,我进步很大,敢上三级台阶了,对,敢!
划重点,病人因为一侧肢体失去灵活,胆子都变得很小,不敢做,成了很多人康复路上的拦路虎。
我当时心想,本身我个小、体轻,这是我的优势,就算摔跤也不能怎样。况且身边有康复师和我爱人在,他们会保护我们,放手一搏吧!
当然,这也需要胆大心细,不然,还是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病友强子,长得的高大英俊,个头有1.9,他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即使没笑,也像在笑,他妈妈照顾他。母亲照顾儿子,那更是尽心尽力,母亲身体不错,不然推着这个大个子,在医院里穿梭,早累趴下了。母亲尤为积极向上。
在医院里住久了,有种难以抗拒的低垂的暮气,你会时常听见叫骂声、叹息声、哭泣声、抱怨声、呻吟声……我把那归结为地狱之音,所以积极乐观的人很少。老人给我的印象就是:可以依靠。因此,我们不自觉的走得很近,聊治疗,聊进步。
强子很努力,进步也挺大,已经可以慢慢走了,可是他的身高和体重在那摆着,一不小心,脚踝扭伤,前期的努力一下就要归零。幸亏遇到了杨晓东主任,又是针灸,让他三天内又站了起来!
在我康复到2个月后,彻底甩掉了轮椅,把轮椅转手给别的患者时,我忽然感觉,我又是我了!
我必须感谢的是一个大姐。市里面康复医院有好几家,老患者基本都轮番住,大姐的老公就是其中之一,看我们是新患者,爱人天天陪在身边照顾,我又很努力。她对我们夫妻印象很好,快出院时,给我们推荐了东城医院的杨主任,说他针灸很好,康复师是于洪志和周燕组合,她说她帮我们打招呼。
按照她的推荐我们住进了东城康复医院,一切都如她安排,也是在这个医院,我彻底摆脱了轮椅。
因为有康复师:“周于”组合,我的康复力度前所未有的加大,因为有杨晓东主任的针灸,更促进了肢体康复。
不得不说,前期的康复师:李玉,他教会了我如何正确走路,他从腿到脚的细致入微的讲解和示范,让我铭记于心,还经常在其他病友面前炫耀。事到如今,我每次走步,也会想起从脚跟到脚尖的渐次落下的情景。
关于杨晓东主任和周于组合,我想用单独的篇幅去记录,医者仁心,他们对于我的康复毕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是在这个医院,我认识了一小撮积极乐观的病友,为了尊重他们,在此不一一列举。
当然也看到了最不忍看见的情景:大学没毕业的学生,也患了脑出血对,母亲对着稚气未消的脸和病残的身体,一筹莫展。
人生真的不长,你若不珍惜,也并没有什么岁月静好。
(敬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