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扮演好四个角色:父母;朋友;教练;导师。
【第一角色:父母】父母带给孩子生命,这决定了父母与孩子的天然角色首先是父母。扮演好父母这个角色是建立其他所有关系的前提。在父母这个岗位上,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给予无条件的爱,但不能溺爱。父母对孩子的爱必须是无条件的。举例说明:不能因为孩子成绩好就爱多一点,成绩不好就不爱;对孩子的严厉要掌握分寸,一不小心严厉就变成苛责;对孩子的包容同样掌握分寸,一不小心就变成纵容和溺爱。
给予走心的陪伴。在如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下,父母都在职场打拼成为常态。我作为两个孩子母亲,为了孩子的成长,果断退出八小时以上固定工作时间的职场,快速调整自己的状态,适应到以陪伴孩子为主的生活节奏里来。所以,我真诚地建议,父母双方最少有一方能确保最少留三小时给孩子,在这三小时里,不刷手机,不谈工作。陪孩子说说废话,和孩子一起读书,看孩子画稀奇古怪的画……条件允许的家庭,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学习最少一门乐器和最少一门棋类。用这些具体的共同学习内容作为陪伴孩子的载体,就很容易让陪伴变得走心。
履行好身体抚养和心理抚养的双重责任。身体抚养不只是让孩子有饭吃有衣穿,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多吃健康食品少吃没有营养的垃圾食品。心理抚养,这是一个对父母提出更高要求的工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个叛逆的阶段和时刻,需要父母能够及时洞察,并找到解决方案化解,确保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
【第二角色:朋友】父母和孩子能和谐相处的基础条件是父母可以做孩子的朋友。和孩子成为朋友,具体有三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维护好亲子关系。
在孩子面前管住自己的嘴。这一点,对于妈妈来说非常困难,天性使然,女人在进入母亲这个角色之后,天生就爱唠叨。事实上,没有一个孩子喜欢没完没了唠叨的父母。当一种习惯长期不被孩子喜欢时,父母便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朋友。那么,你可能会说,那就是不管孩子吗?也不对,可以说孩子,但是一天最多挑两件重要的事去说,而不是一天到晚地说。
打开耳朵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无数个内心充满疑问和困惑的阶段,如果父母能始终调整到和孩子同频,很好地倾听孩子的心声,也就自然能成为孩子的朋友了。
放下父母的架子和威严。在不需要以父母的身份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请不要把始终以父母的身份在孩子面前端着。放下父母所谓的威严,以孩子的频率参与到孩子的活动当中。
【第三角色:教练】孩子在心智未成熟以前,身边需要一个靠谱的教练。这个教练不是别人,是父母本身。作为一个好教练,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懂得因材施教。这一点建立在足够了解自己孩子的基础之上。了解孩子的性格,了解孩子的特长,了解孩子的天赋,然后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在某一个领域有一技之长,可以是具体的技能,也可以是某一项艺术修养。
以身作则,身教大于言传。想要训练孩子养成良好习惯,那就在孩子面前持续地做正确的示范,好过你口说千百遍。但是你希望孩子成为的样子,你自己首先要成为你希望孩子成为的那个样子。
教会孩子自己干,而不是替孩子干。教练的职业是作为高级旁观者,给方法和方向并督促他达成预期目标,但绝对不会亲自上场,在场上的,永远是孩子自己,家长永远是那个远远地看着却又能给孩子力量的人。
【第四角色:导师】不做孩子的天花板,而要做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导师。导师是所有角色中,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最高的角色。做孩子的靠谱人生导师,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内心始终保持正能量。无论你经历着或者经历过人生中的什么考验,你始终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给未来以最热忱的期待。如此,当孩子在成长路上跌入低谷时,你才有可能给他力量和希望。此处,请相信正能量的正向感染力!
高纬度看世界,大格局看人生百态。世界的样子不一定是我们看到的样子,要明白这一点,需要懂点儿哲学。要想协助孩子解决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重量级障碍,必须站在比问题本身更好的纬度才能看清本质,而后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只有提高了自己的认知纬度,才可能成为一个有大格局的人。只有拥有了大的格局才具备看透人生百态的能力,在孩子成长的人生道路上,你才可能给到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做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为自己安装一颗万里挑一的灵魂。博学多才,这四个字背后隐藏了热爱学习和不断打破自我突破自我的真相。保持学习,假以时日,你自然而然就为会自己安装上有趣的灵魂。有趣的灵魂自带能量,会为你的“导师”角色赋能!
养育技巧千万条,保持学习和走心陪伴并列第一条!愿每一个父母都能通过不断学习,成为一个及格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