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刚立了不少小目标,正是激情满满之时,每天都有好多事情想做。除了完成工作任务,还想抽时间阅读,写文章,还要抽空锻炼,整理家务,早起又起不来,又不想太晚睡,诸多要求之下,发现一天24小时根本不够我用。
于是决心学习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
看到说要做备忘清单,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每天列出想做的要做的事情,排好缓急轻重,完成一下就划掉一个。马上去找了一个清单工具,在写清单和划清单的过程,确实会有些充实的成就感。但用了几天,由于不习惯新的工具,就几乎不用了。遇到重要的事情直接手写备忘。
又看到说番茄工作法是最科学的专注工具,可以让做事效率更高。又去下载一个番茄时钟,开始工作前,打开时钟开始,看着倒计时,确实很有开始工作的仪式感。但是当倒计时结束铃声响的时候,就被吓一跳,专注被强行打断就不太爽了。用了一段时间,偶尔有效,大部分被吓到,或忘记开始下一轮计时,弃之。
此外还看到各种花里胡哨做日程管理,用各种表格、手账等把时间规划十分紧凑的方法。结果发现大部分讲时间管理的方法,最后都不约而同地变成工具使用指南,说得好像用了那个工具就能达到时间管理的目标一样。
我们做时间管理,想管理的究竟是什么?
如果问一下身边的人,大部分马上就脱口而出:时间管理,当然是管理时间啊。
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时间管理要管理的根本不是时间。
时间是个恒量,不会因为你管理了就会变多,不管理就变少,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大家都一样。
只有我们能控制的才有被管理的价值。
当在谈论时间管理时,其实谈论的是管理自己,严格来说,是管理自己的注意力。
只有注意力是完全属于自己的,而且能产生价值。
当我们理解到时间管理的本质是注意力分配的问题。那么,就会更加珍惜自己的注意力。
同一个时间单位,不同的人注意力质量不同。
专注力强的人,把全副注意力放到重要的事情上,因此效率就高。
专注力差的,思想总是开小差,那么就容易效率低下。
比如,同一节课,两同桌在上课,一个全神贯注,一字不落地听老师讲,一个一会玩橡皮,一会玩笔,听几个关键词就联想到其他的。时间久了,学习效果就天差地别。
而且注意力排它性也强。同一个时间单位的注意力,用在看视频上,就没办法用到写文章上,用到了工作上,就没办法同时锻炼。一心多用且还能都做得很好,毕竟是少数人。
现在手机上的大部分APP的设计都是想方设法挣夺用户的注意力。
算法会不断地推荐你喜欢的类型,就为了让你不停地往下刷,游戏会研究人性特点设计各种爽点,让你一玩就不想停下来。而电商平台,就天天做促销做活动,想方设法让你常登录多购物。
那么如何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呢?
1、列清单。
把重要的事情列清单确实是个好方法,帮助将注意力合理分配,提高效率。
但不必拘泥于工具,用得习惯的方法就是适合自己的。蕃茄工作法就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比如我自己就不适合这种方法。习惯用起来喝水这件事当作休息的信号,不用被铃声吓到,也不用过份关注倒计时。
2、记录每天的注意力分配。
记录是许多方法的基础。记录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为什么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因为注意力从各种琐事小事中漏走了。根据记录数据,可以让自己多加注意。
3、如果还有必做事项未完成,不要轻易做被动专注的事情。
比如今天的文章还没有写,在休息时打开了小说,就想着看半小时就去写文章。结果一看几个小时过去了,发现文章还没有写,一天快要结束。
玩游戏也一样,不要相信打开了游戏就说玩几分钟的,除非手机没电了,否则最低起步30分钟,而且打输了会心情不好,想再来一局,打赢了会情绪激动,也一时无法专注学习。
种什么,收什么。,从今天开始珍视自己的注意力。
这是持续写作25/30天。加油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