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一件事,成也好,不成也罢,“人道之患”和“阴阳之患”也没有,这种人道德修养要极高。
自身道德修养极高的人,事没成也不会有人怪你,事干的很漂亮,也不会有人嫉妒你。有没有这种人呢?不知。
有一个年纪轻轻,才华横溢的青年,考上了进士,被皇帝召见入宫,封他官职。
这人带着随从进了皇宫,一路上,文武百官在背后议论纷纷,因为太年轻了,封的官职又高,听到的都是一些不好的言语。
他的随从忍不住了就要回头去看,到底是谁在背后议论。这人却制止了他的随从,叮嘱到:“往前走,不要回头”。
等事情办完了之后,他的随从才很不解的问到,“为什么不让他回头?”
这人叹气一声,解释到:“我这么年轻被封了高位,别人议论也是正常。再说,我们的道德修养不够,你这一回头,看清楚了背后说坏话的人,心里面难免会有恨意,以后同朝为官,难免会把这份恨意给发泄到那人身上”
别说其他的修养了,就算是“不回头”这种修养都没有,那里知道更高的高尚修养。
还有一个故事,有个人在朝为官,职位还很高。他的弟弟也考上了进士,被派到外面当官,临走之时来跟他请教如何为官的事。
这人说到:“我们两兄弟同时为官,家世自然显赫,必定招来其他人的妒忌,难免会被人刁难,你要忍字当先,切莫让他人说我们势大欺人”
他弟弟回答:“我知道,就算别人往我脸上吐口水,我也会默默的擦掉,绝对不会跟那人起争执”
这人却摇着头说到:“错了,你要让这口水风干”。
这种道德修养就比之前的那个更加高级。只是这份高级不被人们理解,这种侮辱,不揍那个吐口水的人已经算是最好的修养了。
也许如此,也不尽然,没到那个境界罢了。比这个还要高级的修养,我能想到的恐怕只有释迦摩尼的故事了。
释迦摩尼前生是忍辱仙人,在一处密林里面修行,刚好那天歌力王在里面打猎,独自一人追着野兽去了。
身边的那些佣人妃子追不上,就找了一个地方休息,刚好忍辱仙人在一边打坐,这些嫔妃就过去求道。
歌力王打完猎回来没见自己的那些嫔妃,找了半天,才发现他们都在听一个邋遢的人讲道,就连歌力王到了身边也没发现。
歌力王心里面有些气,想着试试这人的境界,到底是不是得道之人,就开始刁难忍辱仙人。
到最后,直接把这忍辱仙人的手脚、耳鼻全部砍掉,但是这个忍辱仙人确实一声不吭,半点怨恨都没有,像是砍了别人的手脚、耳鼻一样。
忍辱仙人这才说到:“虽然大王这样待我,但其实我内心却是十分哀怜他,就如同慈母怜爱自己的孩子一般,我的心中对他不曾怀有怨狠。若我所说真实不虚,我的身体将恢复如初!”
当下,忍辱仙人的身体真的回复如往昔一样,毫无损伤。众人对于其德行,莫不称叹钦仰。
这个故事虽然带了点神话的色彩,但是抛开那些宗教的外衣,谁能做到被人家砍了手脚还一点怨恨都没有的。
有的人,别说砍了手脚,不经意的撞了你一下,跳着跳着的在那里吼,别人说了几句,心里面已经把这人咒了千百遍了,甚至争的面红耳赤。何止是嗔恨,怨恨都算得上了,恨不得食其肉、啃其骨。
做不到截解身体不生嗔恨,那就试试把脸上的口水风干;风干也接受不了,那就自己擦了;自己擦也不行,那就只能不要回头看了;不回头看也不行,那就生闷气吧;闷气也不想生,非得要报复一下解解气,那就手下留情点。
每况愈下,再不济,那就争呗,争完了,能得到什么,心中的怨气发出去了?没有吧。嗔恨心一起,很难下去了。
两口子吵架,全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没小事,而每一件小事生出一分嗔恨,时间长了,嗔恨越来越大,自然要发泄出去,开始吵了,甚至到了大打出手的地步。
任何权术,一旦离开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就变成了阴谋。帮汉高祖打下江山的人中,陈平算是了不起的谋士。
陈平只给刘邦献了六次计谋,也正是史上称的“六出奇计”,而这六个计谋都是阴谋。陈平自己也说了,“阴谋者,道家之所忌”。
他知道他没什么好下场,就算他善终了,子孙后代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了。果不其然,这世袭王位没有传几代就没了,彻底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士无贤愚,入朝遭嫉;女无美丑,入宫遭嫉”。
在古代,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只要考取了功名,入朝为官,别人也不会管你是聪明人还是笨蛋,都会嫉妒你,指不定那天皇帝高兴了,提拔你了,那么肯定有人要下来。
女人一旦入了皇宫,没有什么美丑的分别,都会有人嫉妒你,谁知道皇帝什么爱好,万一哪天运气好,得到皇帝的喜欢,那就一飞冲天了,那么肯定有人会被冷落。
遭人嫉妒没什么道理的,所在的位置不一样,时间不一样,所面对的人和事也就不一样了,别人感觉到了威胁自然会有人妒忌。
法术法术,法是法,术是术。法就是最基本的德行,自身的修养;术是发挥德行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用的光明正大叫阳谋,不可示人那是阴谋。
只是现在,重术的人太多,随处可见成功学的书,什么“销售十大技巧”、“想成功不得不知道的三个法则”、“客户购买心理”、“成功的九大秘诀”、“鬼谷子的用人之道”、“成功人士的管理学”……
那些最基本的东西没人再去注意了。我们从小的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是先学做人,再说学习。学习好不好那个有时候跟自身的天赋有关,做人做的好不好这个恐怕跟天赋没关系了。
德行不够,你的手段再高明,套路再深,花样再多,终究只是一时有效,时间一长,必定离心离德。聪明人跟笨蛋之间就是一个时间差的问题。
一个聪明的人,你骗他,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一个笨蛋,你骗他,他可能到死了他才知道,原来你在骗他,但是终究还是知道的。
术,只是一时之需,说白了为了暂时保护自己,或者说为了眼前看得见的小利;德,那是一辈子的事,甚至蔓延到后代子孙。用术还不如修法。(小说就不能这么解释了,没人看的,法术就是法术,要是这么一解释,看不懂,乏味了)
最后送君一句话。
能耐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