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坚持写作的时候,对于素材的搜集,有的写作老师建议可以从生活入手,随想随感甚至是梦境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
在我儿时的时候,就喜欢写作,那时谈不上文笔流畅,因为涉猎不多,只是喜欢做优美词句的摘抄,然后运用到文章中,使文章看上去较为唯美。
那时候的杂志有《读者》《青年文摘》《格言》《意林》,现在不知道纸媒发展的是否还顺利,转型又是否成功。
坚持买杂志坚持看杂志,也有过投稿的念头,但是还是没有任何的实践。相反,我的好友在初中的时候将一首小诗投稿当地的一个报纸,并被刊登出版,因为羡慕,至今我还记得短诗的大概内容:梦,因风而起;梦,因风而灭;梦起梦灭皆随缘,方知梦里花落知多少。
曾经会梦到重复的场景和画面,但是从未有过记录,所以现在只记得也发生过重复的梦境,但是梦境的内容却毫无记忆了。
好的梦境会让人流连于梦中而不愿起床,怎么定义好的梦境,人生四大喜事算是之一,另外其他所有让自己愉悦或者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很难发生的事情。
人们每天都会做梦,但不是会记住每天的梦境,有的时候梦被起床打破,记忆也消失的无所遁形。
百度百科关于梦的解释是睡眠时局部大脑皮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说明梦境的形成和生理因素思想活动以及身体刺激都有所关联。
同时可以说明在做梦的时候,人并未真正进入休息的状态。眼睛闭上了,思想暂停了,但是大脑皮质还在运动。
梦是现实生活的影射和反应。如果生活有压力,梦境里也是一直在逃离或者被压迫,相反如果生活轻松,梦境也是一致。
梦很多时候可以提供很多素材,也可以作为很多素材加以使用。
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盗梦空间》就是关于主角游走梦境与现实之间的故事。
记录你的梦境,让你了解现实生活之外在那个虚拟世界你的想法和经历。
下面记录一则前几日影响我的梦境。
故事的背景和发生的地点我记忆不太清楚了,唯一清楚的就是梦中有一个高帅的男孩子在我身边,机缘巧合的偶遇,只有眼神交流没有语言交流,然后尴尬着,对方打破了尴尬问能不能加我的微信。生性冷淡高冷的摩羯座,竟然掩饰不住的开心,并且俏皮的走到他身后,毫不矜持的说了句可以哇。故事还有很多其他事情围绕,但是醒来时只记得这个画面。并且久久不愿起床。那种感觉就像是朦胧的初恋,甚是美好。或许很久没有这样心动的感觉了。
直至晚上下班,我还想起这个梦境,想起那个画面,其实人物模样早已模糊,甚至起床的时候就不太记得,但是这种感觉延续了一天,因为过于的美好。
之所以觉得美好,或许是因为找回了恋爱时分泌的多巴胺的感觉,一种幸福感。幸福感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降低,因为幸福感取决于自己的满足感,而人随着阅历见识的增长,欲望也会增强,满足感自然就降低了。
我们坚持写作又真的是因为单纯的热爱写作吗,热爱只是能坚持写作的动力,功利化才是大多数人坚持的原因。如果爱好可以变现,何乐而不为呢?博多舍费尔在《财务自由之路》里写道:将你的事业建立在你最大的爱好之上。用你的爱好来赚钱。花点时间分析一下,你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你的才能在哪方面,之后你才有可能从事一份自己既感兴趣又能赚钱的工作。反问自己,所从事的是自己热爱的吗?那么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生活是否是浑浑噩噩?有没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呢?多思考人生,多反思自己,多思辨的对待社会万象,人生在世三万天,不能只眨眼闭眼。
记录梦境,记录幸福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