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际遇和以往的经验最为关键,大脑中孤立的兴奋点和记忆产生碰撞,或者故意去碰撞,都会有诗。人际关系往往是诗歌的道场。一首短小的诗歌,没有那么多的角色,但是诗歌一定要有一个或多个对立面,于是诗歌当中就会出现“我”,或者出现“你”,或者可能还会有“他”、“它”,不管“你我他”是单独出现还是一并出现,都说明有了角色定位,也就会产生人际关系。有些时候,诗歌是诗人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自己对自己的垂怜、自己和自己的斗狠;也有时候诗人会大战风车,没有相对于他人的诉求,就没有诗歌。虽然诗人有时刻意和诗中的人表现出距离,但他她它不是作者本人又会是谁?即使作者本人十分肯定地说这就是谁谁谁,其实,还是作者自己,是投射。
正因为诗歌翻篇比较快,不需要考虑角色的稳定性,所以也很难认为诗人具有人格的多重性。与此同时,一个拥有诸多作品的诗人会刻意稳定自己的特质,顺势让自己对某种形式成瘾。但是多年以后,这些特质有可能成为硬核,硌到诗人自己的牙齿。风格并不是什么好的东西,那是人脸上僵硬的微笑。
作者: 未经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