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容器注满了水,轻轻一摇,水便溢出了容器。同样地,当一个人心怀骄矜,就无法再容纳新知、新经以及他人的忠告。骄矜,乃指一个人傲慢自大、自我膨胀、自吹自擂、自负自满。具有骄矜之气的人多以为自己才华横溢、卓尔不群,所作所为胜过他人,而对他人心存轻视。因骄傲之故,往往排斥他人的建议;因自大之故,专横跋扈,视才华人士为无物,且难窥他人之长。
01可以傲骨,但不可狂妄
马云被普遍认可为一个有傲骨但不傲气的人。他曾经表示:“要想成功,就要有一点疯狂,必须有远大的梦想,要有精神,并且要制定好战略。”马云展现出的傲骨和疯狂在业内外都被广泛认同。孙正义曾经以这样的评价来形容他:“当初我第一次遇到马云时,我告诉他,你会成为一个英雄。你的名字将会与雅虎的杨致远、亚马逊、比尔·盖茨等人一样响亮。”
艺术大师徐悲鸿曾陈述:“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一句话深刻地传递了人生的哲学思考。确实,人们不应该沾染傲气。一旦被傲气所困扰,他们的言谈举止常常透露出自负和自我吹嘘的气息,自以为能力过人,高于他人,因此对他人抱以轻视之态度。
斯宾诺莎曾说过:“最大的骄傲与最大的自卑,都代表着心灵的软弱无力。”在现实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浅薄之人往往容易陷入骄纵和轻狂的状态,而无知之人则总是表现出狂妄自大的态度。狂妄行为实际上是胆怯的一种掩饰,是对自己无知的一种确认,甚至可以说是病态的一种展示。如果一个人太过于张扬,只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麻烦,看似强大,但实际上内里空虚。真正有智慧和成熟的人,懂得收敛自己的心态,保持谦逊平和且低调的处世方式。正如一句谚语所说:“天狂有雨,人狂有祸。”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不少帝王将相皆出身贫寒,却在创业之路上谦逊谨慎,稳扎稳打,方得最终胜利。与此相对,一些人有着显赫的背景和强大的武力,然因傲慢自大,不闻他人之言,终以落败而告终。
楚汉之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项羽的实力远胜于刘邦,然而最终他却因刘邦的谦虚谨慎、善于任用人才以及勇敢而策略的行动而被逼到了乌江自刎的境地。另一方面,项羽的狂妄自大和固执己见导致了他身边的许多谋士纷纷离开。尽管项羽原本拥有40万雄兵,是刘邦军队规模的4倍,但最终他却选择了自杀,这表明狂妄自大会给人带来巨大的损失。
如果一个人过于自大自夸,即使他具备一些美德、功绩和成就,也将因此付出代价。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轻视他人,最终受到伤害的只会是自己。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审慎行事,做一个低调的人。
02盛气凌人彰显了浅薄和庸俗的本质。
人站在高高的山顶上俯视下面时,所有的事物都显得微不足道。同样,一个人的成就也是如此。若你在取得微小成就后沉迷其中,甚至过度夸大自身的成就感,那么你就会忽略他人意见的重要性,忘记了接受他人建议的价值。
曾国藩在《求阙斋语》中写道:“当前我以盛气凌人,预料将来人也会以盛气凌我。”词典中解释盛气凌人即为骄横自满、目中无人。骄横自满乃为人处世之大忌,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黎民百姓,只要存有骄横之心,必定会招来无妄之灾。《王阳明全集》中也有类似的陈述:“当今人们的病痛,大多是由于傲慢所致。千罪百恶,皆源自傲慢。傲慢使人自高自大,不肯屈从于他人。因此,一个人若傲慢,则无法尽孝于父母,无法尽悌于兄弟,无法尽忠于君主。”
盛气凌人,犹如锋利之刃,刺穿心灵,鲜血涌出。之前有个故事给我警示:在一个村子里有个年轻人,他非常出色,但有个致命缺点:经常对人出言不逊。他的父母和朋友总是劝他,他总是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几句话而已,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然后他依然固执己见。于是他的父亲给了他几颗钉子,让他钉在小树上,然后想办法将钉子拔下来。不管这个年轻人如何用力拔钉子,钉子都是纹丝不动。父亲郑重地对他说:“一个人经常对别人出言不逊,就像一颗钉子深深地钉在别人的内心,时间久了怎么都拔不掉,慢慢人们会疏远你,因为你的言语让别人的内心深深地在流血。”从那以后,这个年轻人再也不对他人出言不逊了,那颗钉子也深深地钉在了他的内心,可能是一辈子。
每个人在社会交往中都渴望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赏,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不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地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交流的目的在于沟通,而非赏识别人的扮演,更非卖弄自己的丑态。然而,若有人过于卖弄自己,总是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处处彰显高人一等,那么无形中就会伤害自己的自尊和自信,乃至对自我意识构成一种挑衅,敌意也会不自觉地滋生。
因此,哪怕双方皆非有意,但一方过于盛气凌人的行径可能会损毁应建立起的友谊之桥。有能力、有地位、有名望之人应将这些展示于应有场合,而不是将其作为自高自大、盛气凌人的资本,以招人讨厌、惹人嫌弃。即便确实具备才华和资格,也无需使他人感到相形见绌、低人一等,成为自己的陪衬。在交往中,低调、谦和的态度无疑表达了对对方的礼貌和尊敬,是个人修养的体现。
03宠辱不惊,得意淡然、失意坦然
一个人终其一生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人生之路充满了得与失,而在不同环境下,失落与兴奋难以避免。然而,若无法做到波澜不惊,那种自由便只是一纸空文。某些事物总能扰乱内心,使人无法得到宁静。要想过上轻松自在的生活,必须战胜外物,自主决定心情,不让外界影响内心。唯有如此,方能真正享受内心的宁静。
在《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宠辱不惊,只看庭前花的开放与凋零;不去留意,只仰望天空云的卷舒。”年轻时,一直在追求物质,房子、车子、金钱,忙于争取名利,迷失在各种诱惑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兴衰荣辱,见识了喧嚣与孤独,尝尽了爱恨情仇,渐渐明白:生活需要不断减少,减少社交,减少欲望。
余生,功名利禄都是虚幻的,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宁静和从容。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渐澄清过滤掉那些不重要的杂质,只保留最重要的部分。”保持一颗童心,宠辱不惊,就是在得意时保持淡然,失意时坦然,换一种生活方式,活出真实的自我。
老子曰:“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获得宠爱之际,让人感到特别惊喜;失去宠爱,则会使人心生惶恐。他将荣耀和耻辱视为生命一样重要,这样的生活真是太辛苦了!大画家齐白石有一句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齐白石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画家。对于他的画风,有人极力称赞,认为他是一位艺术大师,无论是诗、书、画还是印章,无所不精。他的人物、山水和花鸟作品都充满了浓郁的乡土风情。然而,也有人因偏见而攻击他,因嫉妒而诋毁他,因无知而妄加评论。然而,齐白石老人对此毫不在乎,听之任之。“人誉之一笑”,齐白石保持头脑清醒,知道学无止境,世界之外还有更大的天地。画坛流派众多,各有千秋,虽然别人尊敬他为大师,但他却决不敢自以为是。如果一个人变得骄傲自满,就会落后,离被淘汰不远了。因此,尽管他长期生活在荣誉的光环中,但他既不得意忘形,也不自命不凡,而是豁达洒脱地“一笑了之”。
齐白石先生,年岁已高,历经沧桑,对人世间的虚假繁华深有体会。他深知众口难调,人们言谈多变,各自的审美眼光也不尽相同。对于同一幅艺术作品,一些人可能会对其倾注赞美,甚至将其捧在天上;而另一些人可能会对其嗤之以鼻,甚至将其踏在脚下。还有一些人心怀偏见或嫉妒之情。
因此,无需过于关注外界的种种波折,即使恶意的辱骂、嘲讽和嘲笑也难免会传入耳中,但我们可以选择置之不理。
真正的人生美景并非是上天所赐予的,而是我们自己发现的。这种美景只有在日常的自然环境中才能找到。高山后面有流水,春天后面有冬天。成功与失败、幸运与不幸,只是轻轻地来了又轻轻地去了。世界上的人情百态自古以来就如此多变,为何要如此看重它们呢?无论是快乐还是愤怒,都无法对它们产生任何影响。只有保持内心平静,才能真正体味到人生的美妙。
原创头条首发https://m.toutiao.com/is/UwS2J8X/ 放下高调,邂逅低调的华丽 - 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