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经过半年的合作,我请团队吃了顿饭。席间朋友说刚认识我的时候,觉得我高冷。高冷?一向幽默逗逼的我对两个字有点懵。
“你高吗?”旁边的其他团队成员开了个玩笑。
我相信朋友对我的评价不是凭空而生,是她的真实感受,而这两个字在我过去的几十年里确实没有出现过,我的什么行为给对方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很想知道,但我没有细问。
那段饭散去一年有余,“高冷”这两个字在我的心里盘旋了一年多。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试图寻找答案,但一直没有答案。渐渐地,我把它埋在日常的繁琐生活之下,把它埋在各种各样的工作之下,渐渐地,我把它忘了。
我的感觉是,我不高,也不冷。
最近一个朋友推荐了樊登读书的《能力陷阱》,其中有一点是要主动跟别人建立联系。猛然间想起,我很少主动跟别人建立联系。比如参加聚会,我一般不会主动去加其他人的微信,不会主动跟其他人合影,哪怕是再牛的人我也不会,跟朋友之间我也很少主动邀约聚会。陡然间,“高冷”这两个字就从记忆里冒出来了。
惊人地发现,就像一个城堡里的公主,我总觉得自己很特别。确实不会主动去跟人联系,很少主动去提供帮助。结论,之前的我确实“高冷”。导致生活的主动性不够。
意识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
分析完自己以后,又跟朋友咨询了他对我的建议,包括另一位朋友给我的评估的性格测试,综合之前听到的得到人脉课,得出以下结论:
1. 主动跟人取得联系。比如去参加活动,有一些想认识的人就主动加微信,聊天。
2. 主动跟朋友联系,电话或者见面,有想问的问题就直接交流。有朋友在主持方面很牛,而我正好感兴趣,我会主动约他聊一下主持的门槛,可能的困难等等;有朋友新换了工作,我会向她请教换工作的心得,怎么换的,有什么要注意的。。。
3. 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的英语还可以,会为身边想学英语的朋友提供一些辅导,也会帮朋友提供翻译;朋友要换房子,朋友的课程还不错,我会为他们发朋友圈推荐。
经过一段时间,我惊奇地发现,我不再是聚会时那个默默无闻,聚完会也没有认识什么新朋友的人;最近约了至少5个朋友聊天,向他们彼此专业的地方取经,丰富了我的知识库;朋友圈里有一些为朋友而发的朋友圈,提供的信息帮助了其他的朋友。
“高冷”是独在高处不胜寒,而渐渐“温暖”会带来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