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由于西方思想的进入,许多女孩子也有了入学读书的机会,于是涌现了一批各有才情的女文青。所谓“文人相轻”,而当女文人遇上女文人,又是怎样一个热闹场面呢?
林徽因的美貌与才情吸引了许多眼球,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间的爱恋演绎得轰轰烈烈。但也有许多人看不惯,冰心就曾撰文《我劝你》,劝诫女主不要被诗人的浪漫给动摇了,为此影响了家庭幸福。
后来又因为林徽因常在家中举办沙龙,邀请一帮留学归来的才子,冰心又写了一篇名为《太太的客厅》的小说,把“太太”刻划成爱慕虚荣、崇洋媚外、生活有些不检点的女人。
杨绛夫妇也曾与林徽因因为“猫打架”的事情闹不愉快,钱钟书还写了小说《猫》毒舌讽刺林薇因夫妇。
据说林徽因性格争强好胜、伶牙俐齿,喜欢当焦点,因而极少有女性朋友,家中的沙龙也是男性参加的居多。
“合肥四姐妹”的张充和也曾表示过不喜欢林薇因,因为只要她在场,其他人都没说话的份,大家都要听她的。
众人对她的批判多是性格及生活作风方面的。林徽因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养成了独立自主的性格,而且比较早接受西方教育,思想比较西化,这些或许是她跟同时代女性有所不同的一点吧,而她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是无可争议的。
尽管毁誉参半,尽管在女人堆里不受欢迎,也不妨碍她在男人堆里拥有极好的人缘,成为民国第一女神。
19世纪40年代,作家潘柳黛在上海文坛曾拥有一段一枝独秀的风光时期,而张爱玲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种局面,潘于是心中颇有郁郁之气。
偏此时胡兰成疯狂追求张爱玲,写了一篇《论张爱玲》对张进行吹捧,潘柳黛大大的不以为然,写了一篇《论胡兰成论张爱玲》的文章予以调侃挖苦。遂与胡兰成张爱玲结下梁子。
其实在论文章质量、数量等潘柳黛都是不敌张爱玲的,自知才情不敌张爱玲的潘柳黛,其实是以笑骂来遮掩不足,昭示早已捉襟见肘的优越性。
苏青和张爱玲在上海沦陷时期被称为“孤岛双姝”。苏青自己创办杂志需要知名作家的稿子来撑场面,于是以“叨为同性”为由,请当红作家张爱玲赐稿,以达到杂志畅销的目的。
她们开始的接触是合作关系,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觉得很投缘,关系也越来越好,经常一同逛街一同看电影,苏青甚至当着众多女作家的面说:“女作家的作品我从来不看,只看张爱玲的文章。”张爱玲也说::把我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愿意的。”两个人惺惺相惜,因为文字走得很近。
造成两人反目的是胡兰成。在胡兰成、张爱玲、苏青的作品中都有提及,胡兰成是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而胡与苏之间也有过暧昧不清的关系。
苏青晚年时贫病交加,去世时十分凄凉,而张爱玲晚年时也很是孤寂潦倒,自己一个人居住美国,过世一个星期后才被房东发现并报了警。两个人一生经历有着许多相似处,却因为一个不值得的男人再无交接。
苏青说:“从前看冰心的诗女和文章,觉得很美丽,后来看到她的照片,原来非常难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常卖弄她的女性美,就没有兴趣再读她的文章了。”
张爱玲说:“把我同冰心白薇他们相比,我实在是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她说:“冰心的清婉流于做作”。
张爱玲、苏青都不喜欢冰心,一个不喜欢她的文字,一个不喜欢她的容貌。
这大概是经历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不同的必然结果吧,尤其张爱玲文字里透着的薄凉跟冰心文章的暖与美真是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
抛开文学成就,就人生经历来讲,冰心出身优越、婚姻美满,工作生活顺风顺水,这些都是张苏两人所不能拥有的。而两人讲出的话,一方面是年轻气盛,争强好胜,另一方面多少也有妒忌心理作祟吧。
晚年的张爱玲和杨绛分别有一次评价对方的机会。张爱玲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说:“新近的杨绛“六记”真好,那么冲淡幽默,而有昏蒙怪异的别有天地非人间之感。’”可见,张爱玲是欣赏杨绛的文字的。
杨绛在给朋友的信中则写道:“前天刘绪源赠我一本《翻书偶记》,序文是你的大笔,忙翻开细读,我觉得你们都过高看待张爱玲了,我对她有偏见,我的外甥女和张同是圣玛利女校学生,我的外甥女说张爱玲死要出风头,故意奇装异服,想吸引人,但她相貌很难看,一脸‘花生米’(青春豆也),同学都看不起她。
我说句平心话,她的文笔不错,但意境卑下。她笔下的女人,都是性饥渴者,你生活的时期和我不同,你未经日寇侵华的日子,在我,汉奸是敌人,对汗奸概不宽容。'大东亚共荣圈’中人,我们都看不入眼。夏至(志)清很看中张爱玲,但是他后来对钱锺书说,在美初见张爱玲,吓了一跳,她举止不自然,貌又可怕。现在捧她的人,把她美化得和她心目中的自己一样美了(从照片可证)。我没有见过她。她的朋友苏青却来找过我。苏青很老实,她要我把她的《结婚十年》编成剧本……”
张爱玲和杨绛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人生经历,性格特征。从信上看来张爱玲对杨绛的文字是欣赏的。杨绛也表示张文笔不错,让她不屑的是张的作风,尤其是与汉奸胡兰成的爱情让爱憎分明的杨绛很痛恨。
有趣的是,杨绛与冰心有着不错的友谊,两人从读书时就认识,一直在文学方面有着交流,一直到年老还互相记挂。
这是不是也验证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