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观察某件事物时,我的注意力朝向被观察的对象,是一条单向射线:
我 -----> 被观察的对象
在这同时我试着记得自己,我的注意力既朝向被观察的物体,也朝向我自己,成为双向射线:
我 <----> 被观察的对象
如此定义后,我看出问题在于把注意力朝向自己的同时,不能减弱或消去朝向其它事物的注意力。此外,这所谓的“其它事物”可以在自己身上或也可以在身外。
分开注意力的第一步尝试显示出它的可能性,同时我也看清了两件事情:
1) 我看出由这方法而得的记得自己不同于“感觉自己”或“自我分析”。它是一个全新又有趣的状态,却有着异常熟悉的况味。
2) 我明白记得自己的时刻确实在生活中出现过,虽然屈指可数。只有费心去产生这些个时刻才会有新奇的感觉。它们或来自出其不意的新环境、新地方;旅游时处在陌生人当中,比方说,一个人突然审视四周说:好奇怪!我竟然在这里;或来自非常情绪化的时候,或是在危险的当刻,当一个人听到自己的声音,并且从外面反观自己。
观察自己使人觉悟到改变自己的必要性,而在观察自己时,一个人注意到自我观察本身就带来一些内部运作的改变。他开始了解到观察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工具之一,是一个清醒的方法,藉由观察自己,他好像洒了一束光线在本来于黑暗中工作的内部运作过程。
当一个人领悟到不只要研究自己和观察自己,更需要怀着改变自己的目标来工作自己,那么他研究自己的性质必然会改变。
为了这个目的,一个人必须拍摄所谓的心灵快照---在他生活中不同的时刻和不同的情绪状态-- 不是各个细节,而是他看到的整个情况。换句话说,这些照片必须包含一个人在某个时刻所能看到的一切,例如情绪、心情、想法、感觉、姿势、动作、音调、脸部表情等。如果一个人成功地抓住有趣的片刻,他就能收集一整本自己的照片,能够清楚显示他真正的样子。但是并不那么容易就学会如何在有趣及代表性的时刻拍下照片,如何捕捉特有的姿势、特有的脸部表情、特有的情绪以及特有的想法。如果能成功拍下照片并且累积足够的数量,一个人将会看出他经年累月对自己的看法是多么不真实。
他将会看到另一个人而不是他原先设想的样子。这‘另一个人’是他自己,同时也不是他自己。它是别人认识的他,是他想象的自己,是在他行动、言语之中出现的他,但这不全是他的本色,因为一个人知道别人所认识的以及他所认识的这另一个人有多少不实、假造、人为的成分。你们必须学会区分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假造的。在开始观察及研究自己之前必须先区分自己,一个人必须了解他实际上是由两个人组成。
“其中一个人他称为‘我’,而别人称为‘张三’、‘李四’、‘王五’。另一个人则是真实的他,真实的我,在生活中只会出现片刻。
‘认同’是如此普遍,以致于我们在观察时很难把它从其它事物分开。人总是处在一种认同的状态,只是认同的对象改变而已。
一个人与一个小难题认同,而完全忘记他开始工作时的大目标。他与一个念头认同而忘记其它的念头。他与一个情绪、一个心情认同,而忘了其它的情绪和心情。一个人太认同个别的目标而见树不见林,两、三棵在他面前的树就被视为整片树林。
“‘认同’是我们最可怕的敌人之一,因为它无所不在,而且使人陷溺其中时还误以为在在与它抗争。特别使人难以脱离认同的原因是因为人很自然对他深感兴趣的东西认同,在其中他付出时间、努力和关切。为了要挣脱认同,一个人必须时时警觉,对自己无情。
谈过一般形式的认同之后,我们必须把注意力放在一种特别的形式,也就是与别人的认同,它采取‘顾虑’他们的形式。
“顾虑有几种不同的形式。最常见的情形是一个人认同于别人怎么想他,怎么对待他,对他的态度如何。他总是认为别人不够重视他,对他不够礼貌客气,所有这些念头折磨他,使他胡思乱想,浪费大量精力猜测和想象,对其它人产生不信任和敌意。某个人如何看他,某个人如何想他,某个人如何说他━━所有这一切对他都是天大的事情。
“他顾虑的还不只是个别的人,甚至是整个社会及大环境。使这种人不高兴的每一件事似乎都是不公平、不合法、错误以及不合逻辑。他判断的出发点总是这些事情可以、而且应该改变。‘不公平’是顾虑常常隐身在后的字眼之一,当一个人确信他正为某种不公平而气愤不已时,停止顾虑对他而言就是‘使自己安于不公平’。
所有这一切表现都只是一种认同的形式而已,这种顾虑完全建基在‘要求’上,一个人心里暗暗要求每个人都应该看出他是多么杰出的一个人,他们应该常常对他的聪明、美貌、伶俐、睿智、原创性及其它特长表达敬意、尊崇和钦佩。这种要求通常建基在对自己的全盘幻想上,这经常发生在外表谦逊的人身上。举例来说,许多作家、演员、音乐家、艺术家和政客几乎毫无二致都是病态的人。他们到底受什么苦呢?首先就是对他们自己有了不得的看法,也就是对他人的缺乏了解及监赏力非常容易动怒,觉得受到冒犯。
人没有办法不认同、不内在顾虑、不表达负面情绪,这只是因为他很软弱。认同、顾虑、负面情绪的表达全都是他的软弱、无能以及无法自制的显现。但为了不向自己承认这种软弱,他把它称为‘真诚’或‘诚实’,而且告诉自己他不想对抗真诚,然而事实上是他不能对抗自己的软弱。
原来如此,期盼他人认同也是一种顾虑。顾虑是一种软弱。我们不能诚实地面对自己,无法自制。那怎样才能对抗呢?
与内在顾虑相反,且是对抗它的方法之一就是外在顾虑。外在顾虑建基在与内在顾虑完全相反的人际关系上,它是去适应人,适应他们的了解和需求,藉由外在顾虑一个人使别人及自己的生活都好过一点。外在顾虑需要了解别人,了解他们的品味、习惯及偏见。在这同时,外在顾虑需要一股强大的自制。
常常一个人非常真诚想要表达对另一个人真正的想法和感受,如果他是一个弱者,他当然就屈服于这个欲望,而在事后为自己辩解说他不想说谎,不想假装,他想要真诚。然而他说服自己那都是别人的错,他是真的想要顾虑他,甚至对他让步,他不想吵架等等,但是对方根本不顾虑他,所以他无可奈何。
常常人们以祝福开始,却以诅咒为终。他开始时决定不顾虑,却怪别人不顾虑他,这是外在顾虑如何转变成内在顾虑的例子。
所以说能经常外在顾虑他人的人是能对抗自我,自制,不软弱的人。难怪我们会不自觉的佩服这样的人。就像我们前领导,为人实在是让我们觉得温暖,时刻顾及他人的想法。跟他打过交道的无不说他修养好。看来我们要学的还多得很。
晚上看得困,倒头一觉到23:34,醒来后看到最后有点胆战心惊,出去透透气,搁笔。古德耐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