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题目,是在某一次灵感突现时写下的,当时想到了什么已无从所知,但看到这几个字仍然很有感觉,就不改了。毕竟,每一个用文字记录的停留时段,都象一个个渡口,让我感受时间的流逝与存在。
翻看之前的内容,去年大致这个时间,在做读书半年小结,这是一个好习惯,虽然忘性不小的我没能主动坚持。幸亏“记忆的青石”上有着些许痕迹,提醒习惯的养成。恰好本月梳理了一个季度都没想起来充实的计划表,读书情况也简单进行了记录,为2019上半年读书小结做好了铺垫,这也是天意吗?哈哈。
全年计划读书40本,比去年计划数量有所减少,一方面希望能通过细读去品味,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慢读能够记住一些重要的内容。上半年,已读完23本,完成年度计划57.5%,数量达标,心里明白质量上有所欠缺,特别是近两个月,每天读书十分钟的计划时常被忘到脑后,而且读书时会选择轻松愉悦的内容,而对之前做过的计划视而不见。
梳理的同时,也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计划表关于读书内容的一栏里,有这样的记录:阅读40本书(上半年2+6+5+3+4+3=23)。平均每个月读三、四本的时间还是能挤出来,那些读书比较多的月份,大致是小说比较吸引人,也更有闲暇和心情。
1月,是最爱的东野《那时的某人》以及翻了几次后才决定一口气看完的《我不》。或许是只图着轻松愉快进入读书状态,所以对这两本书的内容竟然大脑一片空白,哈哈。
2月,不知是不是春节临近的缘故,对理财的兴趣逐渐浓厚。《股市进阶之道》、《穷思维富思维》、《韭菜的自我修养》、《城里的房子》通读了一遍,除了第一本读起来有些烧脑之外,其他三本还不算太吃力,只是“知易行难”,看到的道理都懂,实践起来却宛若隔着千山万水。抽空读了《情书》,扫了一遍《我们应该这样吃》。
3月,断断续续读完《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你厉害,你赚的多》,又借着热乎劲儿买了老唐的三本书,最终只看完了《手把手教你读财报1》。这个月突然对锤子老罗产生了兴趣,虽然他做手机企业算是以“失败”告终,但希望他能真正做到《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读了东野的偶像松本清张的《死之枝》作为口味调剂。
4月,定投基金已一年有余,股市这个阶段貌似还不错,因此又心血来潮随了大流,把手边的《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看完,好观念并不容易“得到”,必须由大师们不断提醒和引导,才有可能建立起靠谱的投资体系,这本是要一直反复看的书(虽然放在床头却一直很懒不去翻,而是又搜刮回一堆新书,哈哈)。断断续续读完了《全球风口》,印象不深,还是王煜全口述更有意思。从图书馆借来《寻路中国》,彼得·海斯勒是我很喜欢的作家,以后有机会,再去看他写的三部曲最后一部《甲骨文》。
5月,貌似这一个月开始不愿意动脑筋,给自己找的理由是——工作进入繁忙状态。《宿命》、《阳光姐妹淘》都是休闲篇,翻起来毫不费力。而拿起《漫长的告别》,是因为在杭州的晓书馆已经读了大半,想一想与这本书的缘份,应该都在书店,武汉物外书店闲坐时,也曾几度翻几页。为了安慰自己,把《大江东去》算做理财投资的商战小说,虽然很厚,但好在内容精彩,又有“三公子”背书,于量连看带听意犹未尽,阿耐功力着实深厚,转而关注其微博,有些不经意的链接(虽然只是单向,哈哈),经常由读书引发。
6月,愈发偷懒。《管道的故事》和《蓝狮子写作课》,如果仅按字数算,可能都不够一本书的“份量”,应该算是长篇博文,但如果真能汲取其中精华、付诸实际行动,含金量还是相当高的,哪怕能搞定十分之一,也会在投资理财方面取得不错的效果,目前功力不够,只能先囫囵吞枣啦。《小小小小的火》是因为去年看过了伍绮诗的小说,比较喜欢,因此借来在飞机上,来回四五个小时生吞活剥咽进肚了。
从前两年有选择性读书开始,除了愉悦轻松的小说外,基本确定了以投资理财书目为主,心理、管理类图书为辅的“口味”。当然,由于经验不够丰富、学习不够踏实、时间积淀不足等原因,目前读起书来,特别是有些专业术语或概念的书,还会头皮发麻,甚至会出现1-2个月自我“放纵”时期。还好经历过这些年的实践,不再急于一时的数量和质量,总体来看,读书这件一辈子都要做的事,应该算是坚持下来了。
先把年底时的读书小结题目拟好,希望2019年成为过去时的那一刻,能够真正沉浸在书海中,愉悦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