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水果贯穿了我30岁之前的大部分生活,现在它仍在继续。
它是情感上的,也是情绪上的,有时是兴趣,有时能治愈,色彩的,形态的,从陌生到熟悉,由山野到书房,在指间和笔上。
我的江湖我以为是这样:一个大男孩的破土而出,一个手工者的“刀光剑影”。
五月是我最积极兴奋的月份,它是生辰月,就像父亲从前在果园里栽下的那棵“五月仙桃树”一样,有点奇奇怪怪,但也可可爱爱。
生命有多少时间沉默不语,又有多少时间呼啸而过。置身其中,又游离四海,被梦想逗弄着,以为自己很困惑,其实是刚开始的时候放不开、太依赖。
害怕自己表达的不够好,就不敢表达;害怕自己会被结果打败,就不敢面对。其实除了自己,谁又十分在意,谁又会一直都在。每一个自以为是“结果”的时刻,不过是一种状态。
当知道了“老人与海”的故事,当看到了“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精彩段落,当站在长江边上感悟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当在岳飞的雕塑前想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当进入了一种情境,才真正体验到之前的“词不达意”是一种等待。
成熟后豁然开朗,一切的答案本在根力,已在途中,有志者事竟成,不馁踽踽独行。
古人鼓励学习,志当存高远,汲取先贤的智慧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的更远。前辈们也提醒着要思辨、质疑,不要东施效颦、固步自封,不敢走新的路径。
青春时会叛逆,因为想要改变,因为发现现实和教诲会有偏差。从遵命、抗命到领命受用直至坦然接受、反思自己、不断纠正、适应当下,找到安顿自己的方式,获得“重生”的力量,这个过程中会经历一个词语:苦难。
我感知到的苦难是多意,平视它就是一声平纠缠不休,轻视它就是四声降影响渐退。
“难”和“难”就因为对待它的接纳方式和适应能力而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这就是文字的神奇。
一念之间,天翻地覆,把苦难当成只是有点困难的临时状态,就不会失去信心、信念和信仰,勇敢面对它,便有了自我救赎的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甩下沉重的消极包袱,保持匀速,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