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句行话:“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灸之”。用艾草进行灸疗起源于中国,是非常古老的养生保健方法。在古代民间就有家有艾火不求医的说法。其实这个艾灸是咱们中国五大主流医学当中的其中的一种。可是很多人呀,比如说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可能对这个艾灸文化,或者是艾灸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保健呀还不是很了解,可能已经被人们所忽视了。那么其实在我国几千年来这个历史当中,这个艾灸呢被人们所发现,并且长期与疾病这个抗争的过程当中慢慢的发现这个艾灸对人的身体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而且还能够帮助我们预防疾病、治疗疾病。
它的起源呢,起源于上古时期。不是远古,而是上古。那么它成型于秦汉,昌盛于唐宋明,衰落于晚清。为什么呢?为什么到晚清衰落了呢?因为在咱们这个晚清,皇帝认为针和灸非是奉君之道。因为皇上嘛,真龙天子,这个皇后是金枝玉叶,不能够袒胸露背。咱们针法和灸法呢都必须要露出我们的肌肤才能施灸、施针。所以说呢这个皇上认为这个不雅,就下令太医院禁止使用这种方法。从此以后在太医院这种官家开的医院中就没有了针,也没有了灸。灸法后来慢慢地流传到了哪儿呢?(流传到了)我们民间。到了解放时期,咱们国家解放以后,国家大力挖掘这个针和灸法。
说到这个艾灸,它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和消瘀散结的作用。那既然艾灸这么神奇,那灸法都有哪几种呢?什么叫灸法呀?灸法呢,实际上就是艾灸疗法。它跟针是有区别的。针法呢是刺,针刺。灸呢,是火灼,这个就是把艾绒点燃,利用它的温热,利用它的气味,利用它的烟气,来熏灼我们人体的一些穴位。既然艾灸是用艾,艾草再加上火,那为什么古人当初选择艾草,咱们不能选择其他的草呢?这个历史的渊源,那讲这个呢,我们必须要联系这个我们古人灸的起源。
艾草呢可以说是我们世界上最神奇的一味草,我们中国人认识和使用最早的一味草,也是一味草药。我们普通人可能认为这个艾呢在我们大脑里认识的只不过是一个熏蚊子用的。但事实上艾草可以说对我们人类的繁衍起着一个相当重的一个作用。因为什么呢?因为艾草是我们人类的火种。那么我们古人为什么要用灸来调理也好,治疗也好,预防也好,还是保健养生也好。
因为什么呢?因为艾它的性是阳性,是扶阳之性。所以说我们古人借用了艾草的性,借用艾草的火性来调整我们人体所失去的阳气。所以说在施灸的过程中,我们古人必须要选用的就是这味草药,艾草。有人说灵芝是百草之王呀,那才是最好的,干嘛咱们不用火烤烤灵芝来治病呢?那是不行的。这个艾草呢,它是很神奇的一味草药,它的名字不光叫艾草,这个艾草它有十几个名字,冰台、艾蓬、医草、灸草,那么它为什么被称之为“百草之王”?我们这个在明代有一位医学家叫李时珍,他的父亲也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叫李言闻,他一生之中有两本著作,一本叫《人参传》,一本叫《奇艾传》。那么在这两本书里面,他详细的记载了艾草和人参的功和德。功就是功效,德是什么呢?就是它的价值。大家都知道,人参是非常稀有的,如果我们现在说医生给你开一个方子,让你去吃一味参,野参,我们可能很难找到,很贵,就是能找到也很贵,一根参得几十万,上百万。所以说呢李延文这位医学家就这么写道:“艾有参之功,参无艾朴实之德”。大道至简,艾草呢无处不在。田野、山冈随处就可得。它的功效和人参是一样的,但是它对利于大家的这种德,这种作用是人参没有的。所以说我们古人呢把这味草称之为“百草之王”。
我们古人在端午这一天,一定会把艾草在端午节的前一天采下来,把它悬挂在门窗,用它干嘛呢?用它驱除什么呢?不祥之气。然后老年人,上了年龄的人,正气虚的人,要把艾煮成汤,干嘛呢?要洗。这个尤其是小孩儿和妇女。那么老人也可以在这一天用艾灸来灸来补阳气。
那么艾灸的这个艾草,它的作用不光是在民俗上有这么个作用,那么在医学上它的作用更大了。那么艾的文化,从历史以来,无论是文学家、民俗家、医学家、道家都离不开这个东西。大家知道在我们过去有一本书叫《诗经》,它记载了很多著名的诗句,里面有一句赞美艾的诗叫什么呢,叫“毕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我们现在把这句话演变成什么了呢?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实际上是从这句话中演化而来的。那么在这个诗经中也记载了这个艾的这个作用。
@转自范长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