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在
不断寻找自我
的故事。今天反复的读了两三遍,本来是随口几句介绍下书推荐给朋友的,结果啰嗦了一大堆,说了这么多,还是想你看到的话可以去读一读。
这本书告诉我要懂得用爱、赞赏和尊敬来对待这个世界,对待自己,对待所有生命。其实在看完本书时有很多想说的,但思来想去,始终觉得不对,可能我的现有词汇和知识还不足以让我释义从本书中所领悟的,摊手~
句子摘录
1.大多数的人就像是一片片落叶,在空中随风飘游、翻飞、荡漾,最后落到地上。有少数人像是天上的星星,循着固定的轨道运行,任何风都吹不到他们那儿,在他们内心中,有他们自己的引导者和方向。
2.思考的本质就是认识根源,只有通过思考,种种感觉才会变成知识,变成真实,开始成熟,不致迷失。
3.一个人在寻求的时候,往往只注意自己正在寻求的东西,结果发现不了任何东西,吸取不到任何东西。因为他一心想着自己正在寻求中的东西,因为他有一个目标,他已经执着在自己的目标上了。寻求的意思是设定一个目标;而发现的意思是自由、包容和不设立目标。
4.知识可以传授,但智慧却不行。一个人能够发现智慧,能够在生活中实践智慧,能够在生活中体现智慧,能够用智慧鉴定自己的意志,振作自己的精神,能够用智慧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然而一个人却无法言传智慧,无法教授智慧。
5.我无权去评判他人的生活,我只能为自己作出判断。 意义与实在并非隐藏于事物的背后,而是寓于事物自身,寓于事物的一切现象。 当一个人能够如此单纯,如此觉醒,如此专注于当下,毫无疑虑的走过这个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赏心乐事。人只应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屈从于任何外力的驱使,并等待觉醒那一刻的到来;这才是善的和必要的行为,其他的一切均毫无意义。
故事简述:
悉达多是印度婆罗门(最上位的僧侣阶级)的儿子,家世显贵,既聪明又好学,人人都喜欢他。但是他并不快乐,对知识充满焦渴,于是,他和好友歌文达离开家,跟随流浪的沙门(出家修道者)在森林中苦修。
几年的苦修生活后,他们又一起去聆听佛乔达摩的教诲,然后歌文达选择了追随乔达摩,悉达多和好友道别,走上独自生活的道路。
他遇上了名妓甘玛拉,又成为富商,很长一段时间悉达多一直过着世俗的生活,然而他的心神却一直没有投进这种生活里去。
时光荏苒,在年轻的时他所体验到的那种升华的觉醒、那种活泼的期待、那种不依赖老师和教义独自立于天地之间的骄傲、那种准备聆听自己内心的神圣之音的急切心情,都一点一点渐渐地变成了记忆中的东西,都已成了过去。 他开始受困于物欲,学会了赌博,输了又赢,赢了又输,在这种毫无意义的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周而复始之中,悉达多老了,病了。他极其的厌恶自己,追忆着过去的岁月,心中感到恐惧和死亡。
悉达多离开了,在寻死的时候,他听到了一个声音,一个神圣的音节“唵”,这是婆罗门祈祷的开始和结尾。他惊住了,在那一刻认清了自己幼稚可笑的形为,之后他们明白了所有神圣的东西,所有他已经忘记的东西。 疲倦的酣睡了起来,醒来时看到了自己早年的朋友,后来向佛皈依的歌文达。
和歌文达告别后,悉达多遇到了摆渡人瓦树地瓦,和他一起生活,一起聆听那条河流的声音,一起向那条河流学习。
又过去了许多年,有一天来了一些和尚,他们都是佛的信徒,要渡河回到生病的乔达摩佛身边。其后每天有很多的人,都要渡河去朝拜那位将死的佛。有天,悉达多在人群中看到了甘玛拉,带着一个小孩,他一眼就认出了那是自己的孩子,甘玛拉在休息时被蛇咬伤中毒。
小悉达骄纵成性,他不属于这。但悉达多无法放弃自己的儿子,他容忍他的一切,每天无言地以亲切和耐心进行与儿子的战争。 有一天小悉达爆发了,公然挑战自己的父亲,第二天小悉达逃走了。悉达多念念不忘自己的儿子,满怀辛酸地怀念着他,他想去寻找他,看到河水上的倒影,他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他想起了年轻的时候如何迫使父亲允许他离家去参加苦行者的行列,他想起了如何离开父亲,如何一去之后再也没有回去过。
他又回去了,他向瓦树地瓦表白自己,吐露心中的一切,悉达多不再沉湎于自己的创伤,越认为世上万物都始自天然,顺理成章。瓦树地瓦携着悉达多的手,走到河边坐下来。悉达多向水里注视着,他看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孤零零地一个人,正在为自己的儿子而悲伤;他看到了他自己,孤零零地一个人,也被对远方儿子的思念所束缚着;他看到了自己的儿子,也是孤零零地一个人,正热切地在一条激情燃烧的欲望之路上疾行。每个人都朝着自己的目标,每个人都被自己的目标缠住了,每个人都忍受着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