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原指正月初一立春日这一天,可以开始中国的春节准备、庆祝活动,但其实这些活动早从年尾二十四甚至从腊月初就开始了。中国民间过年期间要进行祭灶、守岁、拜年、祭神、祭祖、除旧布新、迎禧接福、逛庙会等种种风俗活动,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年节在发展及传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在过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阖家团圆、访亲探友、拜神祈福,以各种方式来期盼来年的好运的习俗称为年俗。
人们常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年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北这片辽阔且古老的土地上也有各种独特的年俗文化。
石家庄
1.无极剪纸
无极剪纸始于古代,盛行于明末清初。每逢节日、婚礼,人们都用剪纸制作灯花、挂彩纸、剪年福(符)、贴窗花的形式,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感受。无极剪纸造型丰富、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郁,其风格受山西和天津杨柳青年画影响,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剪纸艺术。
2.正定常山战鼓
正定常山战鼓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已具雏形,至明代已盛行于民间,正定是历史上“常山郡”所在地,故称其为“常山战鼓”。常山战鼓是由鼓、大钹、中钹、小钹、小锣等打击乐器组合而成的一种民间清锣鼓,主要用于广场表演。
常山战鼓,铿锵有力,助威壮胆,催人奋进,产生一种心齐志坚、所向披靡的豪迈感。所以在春节、庙会等重大节日、活动中都要请其助阵,以壮声威。
3.井陉拉花
井陉拉花源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经多次挖掘、整理、发展,享誉全国,名扬海外。井陉自古就有过年演花会、放烟火、赏花灯的习俗,井陉拉花是花会中的主打节目,其舞姿舒展大方、刚柔并济,音乐古朴典雅、刚健深沉,为群众带来精彩的视觉盛宴。
4.晋州官伞
官伞发源并流传于晋州境内的故城、槐树、东宿和城关一带的汉族民俗舞蹈,以舞者持伞表演而得名。官伞本是古代统治者为炫耀权威、地位而设的仪仗之一,随着时代的演进,习俗的变化,伞的作用逐渐消退,冲破社会等级而流传民间,成为汉族民间舞蹈艺术,营造喜庆、热烈和祥和的新年节日氛围。
5.藁城宫灯
藁城宫灯为藁城特产,始于东汉、盛于隋唐,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为了庆贺统一天下之功业,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所挂宫灯盏盏精致,宫灯之名由此而生,后来宫灯的制作技术传入民间。据传,明代藁城屯头村李师傅手工制作的纱灯,以美观明亮、耐风耐用为特色,遐迩闻名,生意愈发兴隆,其艺传世而不绝。
如今,藁城宫灯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近几年可谓家喻户晓。其外形精巧、结构简单,色彩艳丽,寓意吉祥,已成为新春佳节装点家居、馈赠好友的最佳饰品。
邯郸
1.吕祖文化节
正月初九至正月十六,在南吕固村将举办第十六届“吕祖文化节”,该活动完全由民间自发组织,每年一届,场面宏大,近年的几届演员和观众都达万人以上。
“吕祖文化节”上将有多个民间艺术团体助阵演出,汇聚民间舞蹈、绝活儿、跑旱船、戏曲、舞蹈、乐器合奏、舞龙舞狮、跑驴、扇鼓、武术、模特表演等各种类型的精彩节目,观众除了观看文艺表演外,还可以参观吕翁祠等景点。
吕翁祠位于南吕固乡南吕固村东北部,占地30余亩,相传唐朝吕洞宾死后葬于此,故名“吕祖墓”,距今有将近1300多年的历史。
2.“打铁花”
“打铁花”是武安上团城乡上团城村一项庆祝新年的传统民间艺术活动, “打梨花”最初是用耕田的坏犁铧或者生铁熔化成铁汁,几个人合作,一人用小勺舀起铁水,甩到空中1米左右,另一人头戴草帽手持特制的木板,顺势将铁水拍打开来,形成一片璀璨的星花,由于铁水在夜空中散落,就像春天的梨花一样耀眼,故也称“打梨花”。
据说“打铁花”的表演是武安补锅匠的智慧结晶。相传清朝时期,很多能工巧匠云集于此村,岁末年初,工匠们凑在一起玩乐。补锅匠们别出心裁,把剩余的铁汁,对空击打,形成了壮观的“梨花”烟火。
3.滏阳河灯
马头和张庄桥一带正月十五放河灯的习俗已流传数百载。2006年,河北省政府公布邯郸市马头镇和张庄桥村滏阳河灯入选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滏阳河灯从唐代各家各户单一放河灯,经宋、元两代孕育、传承和发展,逐步演变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放河灯习俗。明、清两代,河灯文化达到鼎盛时期。
传统河灯一般是在纸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近年来,河灯的制作融合了纸扎、竹扎、剪纸、彩绘、糊裱等多项工艺手法。滏阳河灯已成为马头镇、张庄桥村一带的一大特色文化,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来放河灯、看河灯的群众能达数万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4.赛戏
涉县赛戏为古老的原始戏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在弹音村等几个村流传。涉县赛戏是中国古代戏剧的活化石,反映了戏剧初创时期的原始性。
5.“抬猴爷”仪式
每年的正月十九,南屯头村会在村里的齐天大圣寺前举行“抬猴爷”仪式。“抬猴爷”仪式即为了纪念齐天大圣,抬爷用木制轿椅,两边有轿杆,为八抬大轿。打击乐器有牛皮战鼓、铜锣、铜钵、大镲、小镲等五种基本的打击乐器等等。
该村的齐天大圣寺是我国一座古老而神秘的有传统意义的文化遗产,大圣寺何时修建无文献记载,据村民祖辈口传当时唐朝李世民时期香火鼎盛,因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呼风唤雨的本事,故被人们当作神灵来供奉。
张家口
1.蔚县剪纸
产于河北蔚县。一“熏”,即将厚纸样或新设计草图,贴白纸上,然后燃烛烟熏,使于白纸上留下清晰的黑样;二“焖”,即将窗花所用宣纸多次折叠至三五十层,然后用水淋湿,以手压实,使之形成一块整体,以待刻制;三“刻”,即将黑样放于焖好的纸块上,用刀刻制;四“染”,即在刻出的白样上点染着色,点染毕,逐张揭开即为成品。乡土气息极为浓厚。构图空白不多,线条粗犷有力,少纤细条纹;敢于变形与夸张;装饰性强。设色大胆,不拘小节,惯用强烈对比,但并非任意无章,而是自有规矩。
2.蔚县拜灯山
蔚县上苏庄村拜灯山是民间民俗社火活动的一个种类,经历了明朝嘉靖年间的孕育雏型期、明末清初的成型期、清末民初与民间社火、戏曲相结合的丰富完善期和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兴衰更迭的曲折发展期。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蔚县拜灯山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一是伴随民间祭祀活动而产生,融入民间文化活动而发展,形成了对民间习俗的依存性;二是在长期的民俗活动中,完善了自身特有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固定的程序性;三是吸收民间社火和民间戏曲艺术营养,形成了民俗文化的多源性;四是蔚县历史上虽有多处灯山社火活动,但早已失传,唯有上苏庄的拜灯山民俗社火保留至今,且独特而完整,因而具有稀有性;五是由于拜灯山源于民间祭祀,注入了百姓敬神尚贤、祈求平安的精神寄托,形成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虔诚性;六是其表现形式简约质朴,乡土气息浓郁,从而形成了厚重的、乡村特有的朴实性。
3.蔚县打树花
暖泉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是河北省唯一的一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历史上交通便利,商业、手工业发达,地处蔚县通往山西各地的交通要道,因此受古老的晋文化影响较深,逐步形成了具有暖泉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
暖泉镇内曾有3处铸造业摊点,人们为了庆贺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自愿捐献废旧生铁,煤炭和粮仓,蔬菜等,每年元宵节连打三天树花。表演时先将数百公斤生铁用炼铁炉化成铁汁,表演者用特制勺子将铁汁奋力泼洒在坚硬冰冷的砖堡墙上。一千多摄氏度的铁汁炸裂后爆发出万朵火花,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树花”。“树花”千姿百态,万花奔腾。“火树银花不夜天”,表演艺人们的精湛技艺和勇敢精神,使观众群情激奋,掌声雷动,欢声震天。
打树花是一种古老而原始的焰火。它是勇敢者的游戏,也是暖泉人的绝技。此项民俗活动全国仅此一家。表演者不但要求身强力壮,还要掌握高超的技术。这种纯人工创造的火花图案变化多端,不断引来喝彩惊赞,这种此起彼伏的红火气氛0是其它任何社火活动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