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读《英雄之旅 自我发现的旅程》(到25页)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段潜能无限的英雄之旅。
“英雄之旅”的核心是:我怎样让生命活得有意义?灵性召唤你去体验的最深刻的生命是什么样子?而你又会如何回应这种召唤?
如果你还没有听到这种召唤,那么你很可能还生活在一大堆的痛苦里——不开心,感到迷惘和混乱,或许最终剩下一堆大麻烦。也许是健康问题,也许是职场困局,也许是不正常的人际关系。
“英雄之旅”实际上就是同时体验“运用天赋”以及 “疗愈创伤”。这两种能量里都蕴藏着你生命的力度和丰满度。而这两样东西会对你的亲密关系、职业生涯、健康状况以及个人成长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同时发生着的 “运用天赋”与 “疗愈创伤”的过程会一直影响着你。
我们认为语言的字面意义是次要的,语言所具有的隐喻和象征意义才是首要的。
一个孩子,在他开始学习文字语言之前很久,就已经活在一个充满故事和隐喻的世界里了。所以,我们心灵的语言是比喻性的,不是字面意义的。
我们有两个不同的自我,也许一个可以称作“践行的自我”,另一个可以称作“见证的自我”。我们还会用另一套术语,叫做“身体的自我”和“认知的自我”。
玛莎・格拉汉姆是公认的最前卫的现代舞先驱。一直到90多岁,她还在教学、编舞、跳舞,这也许源于她是以这种方式投入生命的,她这样描述道:
有一股活力,一股生命的力量,一股躁动,经由你,化成了行动,并且由于世间只有惟一一个你,这种表达因而非常独特。如果你把它阻断了,那它将无法借任何其它的载体存在,只有消失。这个世界上将不会有它。你无法决定还有多好,也无法决定它与其它的表达比较起来如何。你的任务就是保持身心管道的开放。
这就是“英雄之旅”的核心所在:保持你的身心管道开放。
我们是觉醒的灵性,同时具有神性和人性。
你可以把一个人在每时每刻的经历都理解成他的灵性在试图觉醒来到这个世界。而且可以将人们那些特别强烈的体验,正面的和负面的,理解成“英雄之旅”中所说的 “召唤”。
对行动的召唤,对冒险的召唤,对存在的召唤,对回归自己灵性的召唤。
有些人可能从来没听到过召唤。有些人听到但拒绝了。身为做过很多心理治疗的心理学家,我给病人最主要的诊断是: “在我看来,你本质上不会成为一个沙发土豆。”沙发土豆是指一种人,他们长时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喝啤酒,吃土豆片,以致他或她看起来越来越像只土豆。在这种人生命终结之时,墓碑上写道: “他一生看了很多电视,吃了很多土豆片,一辈子都在发牢骚。下一个!
“英雄之旅”的步骤:
1.聆听召唤
2投入召唤(克服阻抗)
3跨越门槛。(入门)
4寻找守护者
5面对并转化恶魔
6发展出内在自我核心资源7蜕变
8带着礼物回家
1.召唤
我们不是到这个世界来睡觉的。我们是来觉醒的,觉醒再觉醒,成长,并且进化。所以那个召唤始终是在教你成长、奉献,将更多的活力和生命能量带到这个世界或者说带回这个世界。
通常,行动的召唤来自一个挑战,一次危机,一个愿景,或者某个有需求的人。某样东西丢失了需要重新被找回来;某种力量衰退了需要重新恢复;生命的某个核心部分受伤了需要疗愈;某个重大的挑战出现了需要去面对。不过同样的,召唤也可以来自灵感和欢欣:你听到一段美妙的音乐,于是你的一个审美范围觉醒了,你充满激情地想要向这个世界呈现更多;你感受到一种为人父母惊人的爱,它召唤了你把那股原始的力量带进这个世界;你爱上了你的工作,你全身心扑在工作上。正如我们将看到的, “英雄之旅”的召唤可能来自巨大的伤痛,也可能来自巨大的欢欣,有时同时来自于两者。
我们必须强调,英雄的召唤与源于自我的个人目标完全不同。自我想要另一台电视机和更多啤酒,或者有名有利。但是灵魂不想要也不需要这些;它想要觉醒、疗愈、连接、创造;它被深层次的挑战唤醒,是为了服务于生命,为生命增光,而不是为了自我赞颂。当一名消防员或警察冲入一幢燃烧的大楼救人的时候,那可不是一个基于欲望产生的目标。那是一个挑战,是一场风险,并且没有必胜的保障。否则你就没必要成为一个英雄。所以,召唤是需要勇气的,它要求你超越现在的你。
2.对召唤的排斥。
“谢谢!不用了。让别人来做吧。这事对我来说太艰巨了。我没时间做这些。我还没准备好呢。”这些就是比较典型的排斥召唤时的集中反应。
那些阻断你听从灵性召唤途径的信息可能来自一个人的内在,也可能来自外部环境。
3跨越门槛
一旦你回应召唤并真正投身于你的“英雄之旅”,你就进入了坎贝尔所称的 “跨越门槛”的阶段。跨越门槛就会进入一片全新的领域,全新的范围,一片未知的、不确定的、无法预料的、难以捉摸的乐土。
“门槛”的另一个含义是,你已经到达了你的“舒适地带”的外缘。在门槛这边,你是在自己已知的领地,你在你的“舒适地带”里,你对这里的地形了如指掌。而一旦你跨到门槛的另一边,你就走出了你的“舒适地带”。于是,困难、挑战、风险、频繁的痛苦,甚至可能还有致命的危险纷至沓来。进入这样一个充满艰险的全新领地是英雄之旅至关重要的一个挑战。
4寻找“守护者”
守护者可能是现实的人——朋友、导师、家庭成员。他们也可能是历史人物或者神话形象。
我要如何感知这些可以指引和支持我的旅程的守护者,并且与他们保持连接?
5面对你的恶魔和阴影
英雄之旅,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你如何去应对那些在你的内在以及周围都会有的“负面的异己”。
当最初你认为恶魔在你的外部并与你作对时,英雄之旅将带你认识到,问题并非来自你的外部,而是你的内在。而恶魔最终只是一股既不好又不坏的能量。仅仅是一股能量,一种现象而已。
6发展一个内在的自我
一切活动的成功——无论是体育运动、工作、你的亲密关系,还是一份艺术追求——都必须要有一定水平的对外部游戏的掌握(比如:特定的参与者、设置、规则、所需的身体技能、行为模式)。许多人都可以将“外部游戏”学得很好,但要达到最高水平的表现,则需要同时掌握内部游戏。这是指一个人有能够处理紧张、失败、压力、批评、跌倒、失去信心等状态的功能。
内部游戏是一种功能,兼具情感的智慧,身体的智慧和灵性的智慧,包括与更大的意识场域的连接——对超越自我与智力的一种智慧的深层次感知。走在英雄之旅上,你不得不成长。如果拒绝学习和成长,就成不了英雄。
7蜕变
这是一个充满挣扎、奉献和争斗的时刻,它将引导你去创造新的认知和资源。超越已经拥有的一切去创造全新的东西。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许是一段二十年的婚姻,也许是一生的工作,或者经年的探索和创新。这期间会遇到无数挫折和失败,还有所有看上去迷失已经前途渺茫的年代。这些都是英雄之旅可以预料的成分。英雄就是这种人,他能够应对这些挑战,并且创造出成功面对挑战的新资源。转变阶段是你在你的旅程中取得成功的时候。
8回归
请记住:当你是教练的时候,你是个守护者。你有你自己的英雄之旅,你的伙伴和客户也有他们自己的英雄之旅。你的任务不是在他们的旅程中去扮演英雄, 而是一个好的守护者和资源。(摘自1-25页)
书中好多观念与我既有想法不谋而合。
一个人不成功,源于没上路;而没上路,源于没觉醒。
世上装睡的人居多。
我所指的成功,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所谓挣多少钱,住多大房子,有多大权力,管多大公司等等。而是指内心的丰盈。包括自我评估分数高、幸福指数高,以及是一个自我实现着的自由之人。
恶魔,均隐藏自我内心深处,打开一道道门,放它们出去,你就无魔一身轻了。
师长首先要做一个觉醒与不懈追求的人,也就是说你已在行进在英雄之旅上了。然后才能对学生(孩子)有所助益。
不必指指点点,尤其是人家无所求之时。
守护,就是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当孩子接近悬崖时拽他们回来。
资源提供就是当孩子在奋斗之路上有所需求时,你能援之以手。
二、继续读美国西格尔《青春期大脑风暴 青少年是如何思考与行动的》( 131-145页)
青少年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在应对越来越不同的生活上,他们变得熟练起来。他们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在人际交往中找到强烈的存在感。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友谊对青少年特别重要的原因。
到现在为止,你已经知道了一条重要的策略:反思。反思不仅能改变整合性成长的时间,还能改变成长的深度和丰富性。
创造人际时间的主要方法之一是进行反思性对话。在反思性对话中,每个人都可以分享他们的感受、想法、记忆、希望、梦想、信念和看法。这些对话将我们彼此联结在一起,使我们感到被感知、被理解,觉得这一切是真实可信的。
感恩是强化生活中积极体验的有效方法,与另一个人分享感恩之情,你可以放大积极的人际联结。
我们活在当下,与他人保持协调,产生共鸣,以及创造信任。
当你准备好了,你可以看一看对方是否也愿意与你探讨发生的事情。你们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反思性对话。只是聆听对方,不要做评判。保持开放的态度是关键,它能让你真正理解正在发生着什么。最困难的部分可能是要去做到不能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而是通过倾听领会他人的视角,意识到互相理解,是重归于好的必由之路。在合适的时候,你可以分享自己不带主观评判的感受,用“我……”这样的语句,比如“我觉得……”或 “我认为……”,不要用“你让我感到……”或 “你没有……”这样的句子。让对话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充分表达和被聆听的空间,非常重要。
如果必须用一个词来总结所有有关什么样的教养有助于为儿童和青少年成长创造最佳条件,那么这个词便是“当下的”。正如前文所说,活在当下意味着对事物保持开放的态度。当下感包括客观如实地感知正在发生的事情,接纳自己的内在深海,感知他人的内在生活。为他人活在当下意味着我们能与他人的心理产生共鸣,为感知到他的情感创造出重要的路径。
我们常常想帮助所爱的人解决困境,或消除令人痛苦的情绪。为此,我们首先需要停止做那些出于好意的事情,而是让我们自己为所爱的人活在当下。如果我们能感应到这个人的体验,让他的内心产生的各种情感、想法、意象等进入我们的内心,那么我们便能真正地与他人产生共鸣。这可能是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尤其是对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来说,因为他们正感受着青春期各种改变所带来的不同情感,而且许多看法与父母的看法很不一致。
共鸣需要我们让别人的内在情感进入我们的心里并改变我们,如果产生的情感是我们无法应对的,我们就会自动关闭感应的大门,这完全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如果我不能对女儿计划和朋友们到另一个国家去旅行的兴奋感保持开放的态度,我就很难理解她的情感,很难感觉到那一刻在她的世界中发生了什么,这样我就没有活在当下,我们便失去一个重要的增进感情的机会。理解她并不意味着赞同她的每一个想法和计划,而且从交流感情入手,共同探索可以采取什么方法,以保证她在旅行中的安全。
专注于一种爱好,有毅力坚持一些困难的项目,比如学习一种乐器、一门外语、一个体育项目和一门学科并不容易。青少年应该体察到这种艰难,意识到除了尝试新体验之外,专心致志地努力也是青春期的任务之一。(摘自131-145)
反思习惯是促进成长的最佳方式。
人与人的冲突,都是蠢笨游戏。因为每个人的言行都是基于自我生命体验之上的合理呈现,之所以观点不同,说到底是既有的生命体验不同。就像两个人同时观察一栋房子,一个从阳面观察,一个从阴面观察,所见肯定不一样,那又有什么好冲突的呢?
青少年探索新奇事物没错,但也要有恒常不变的部分,比如坚持做一件较难的事情。
三、底层思维
弃对错,分层说
阴阳鱼
两面(多面)论
积极观
发展观
因果论
四、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每个人都不乐意被说教。
在《故事思维》里,我读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也许会对你有启发。
真相,直接又冰冷,曾被村庄里的每个人拒之门外。她的直白吓到了人们。
当真相被寓言发现的时候,她又冷又饿,蜷缩在角落里。寓言可怜她,把她带回家。在家里,寓言用故事为真相装扮,给予真相温暖并再次送她出门。
身着故事的外衣,当真相再次敲响村民的家门时,受到了热情的欢迎,被迎进了村民家。村民们给她烤火并邀请她在他们的桌子边吃饭。(南明王钢)
故事之所以易于接受,是因为这里存在隐喻、暗示。也就是说听者将自己的生命与故事中人绑缚在一起,不分彼此了。听者会得到积极向上的暗示,受到很大教益。
智者,正是善于讲故事的人。(王钢)
人不可能被教会什么,人只能被点燃。
这里说的教会什么,是指精神觉悟之类,而非技能。
故事就是对合适的人的点燃。
智者讲故事,不选择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