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天,我新写的一篇文章分享到简书的群里之后,接到一个好友申请,通过验证之后,对方直接甩过来一个链接和一句话:“互粉一下”。
可能有人不太懂这个互粉的意义:简书想要签约,规定必须要有多少个粉丝,多少个喜欢才有资格申请。所以经常会有人建群,大家互粉,你关注我,我关注你;你给我的文章点赞,我给你的文章点赞,这样数量就起来了。
当然,有的人也不一定是为了签约简书,关注的人多了,文章推广的会好一些。
我以前也经常收到简信,要求加微信拉我进群互粉的,可我一个都没加过,总觉得文章扎扎实实的写好才是王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文章写的好了,自然会吸引粉丝来,否则即便关注了,觉得文章没有营养,还是会取关。
所以以前有人要求我互粉,我会本能的忽略这种信息,觉得喜欢花这种“诗外功夫”的人,哪还有心思去写好文章?
02
这两天有点写不出来东西(我觉得自己患了周末综合症,一到周末就因写不出东西而焦虑),也在思考,这个年代,快餐泛滥,杂味太多,酒香也怕巷子深。
我认识好多和我一起写公众号的小伙伴,真的写得相当好,可是没有粉丝关注,公众号写着写着就断更了。
没有观众的独角戏,很难一直演下去吧。
我看了看那位和我私聊求互粉的朋友写的文章,确实还不错,就关注了。
虽然,我仍然不会去花功夫主动做这些事情,但慢慢的也能包容和理解一些和自己不同的做法了。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虽然公众号增粉很慢,但总归在缓慢增长,这便是我写下去的动力。否则,我也很难说会不会一直坚持到现在。
这样一想,那些极力推荐自己文章的人,似乎也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03
咪蒙在写作界一直是个神奇的存在,她的文章被很多从事写作的人鄙视,但同时她又拥有近千万的粉丝,有强大的吸金能力,让那些鄙视她的人不得不佩服加嫉妒,也觉得很无奈,以为是这个社会病了。
我也不看咪蒙公众号的文章(事实上,我现在很少看女性话题为主的公号),但我一点都不鄙视她,相反,我很佩服她,她懂得迎合市场,这种聪明,倒真是一种大智慧了。
咪蒙学过七年的学术写作,她公众号里面那一篇篇俗气的爆文,当然不是她真实的写作水平,只是她迎合市场的需求而生产出来的“商品”。
咪蒙在接受采访时说:跟她同等智商和同等文笔的人不愿意去写这个东西。
文人多易患一种叫作“清高”的病,写作科班出身的咪蒙不是没有过梦想,只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选择了低头,这是一种看尽人间冷暖和社会真相后的屈从,但又何尝不是一种实现理想的迂回之路?
当咪蒙还是马凌时,有多少人愿意看她写的论文呢?
而现在的咪蒙,即便是写了一些别人不屑写的文章,但是她获得了话语权和影响力,她就会多出一个选择,当她想写回好文章时,也会影响到更多的人。
坚持理想很重要,但是坚持理想很多时候是要做出一些必要牺牲的。
04
前一段时间,和一个教育机构的老师聊天,他负责他们机构的公众号推广这一块儿,聊到公众号现在多如牛毛,而且有种开到荼靡、日薄西山的感觉,一直这样写,写的也不是特别好,很难出头。
那位老师很有诚意的邀请我跟他们合作,我也很心动,也在找出路,有转型的考虑。
不过后来谈到细节,我需要放弃掉自己的原创公众号,很纠结,最终我还是舍不得这里,忍痛拒绝了他。
虽然当初写东西只是为了锻炼自己,不过写到这一步已经尝到了一点写作的甜头,要说不想赚钱就真是有点虚伪了。
但还是觉得,维持生计主要靠的还是工作,写作变现的愿望并没有那么强烈。
最重要的还是舍不得这里和大家的交流。
当我看到一篇好文章时,我的想法和观点,可以与这么多人分享,这种感觉,妙不可言。
看连岳的《我爱问连岳》里面的文章,除了连岳的回答让我觉得绝妙无比,连读者的来信都文笔一流。
而我的读者里面,也有很多妙人(当然,我也是个妙人,哈哈),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受益匪浅。
所以,我最终还是选择了一个人坚持,虽然,很累。
05
可能,我注定是个发不了财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按部就班。有的时候,成功真的是需要“不走寻常路”。
对于那些懂得低头和隐忍的人,不是不羡慕。
而我,只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撞得鼻青脸肿之后,慢慢的学会做一些妥协。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都这样,有的时候,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但最重要的是,心中的信念要坚定,不能在追逐的途中,让自己的心偏离了原来的跑道。
就像罗曼•罗兰所说:“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是的,我们在为达目的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之后,不要忘记最初的理想是什么。